《汉魏六朝散文·范晔·李膺传》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范晔·李膺传》原文鉴赏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2。祖父脩,安帝时为太尉。父益,赵国相。膺性简亢3,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举高第,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复征,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4,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

永寿二年,鲜卑寇云中5,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先是羌虏及疏勒6、龟兹7,数攻钞张掖8、酒泉9、云中诸郡,百姓屡被其害。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自是之后,声振远域。

延熹二年征,再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10,臧罪狼籍,郡舍混轩有奇巧11,乃载之以归。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输作左校12

初,膺与廷尉冯绲、大司农刘祐等共同心志,纠罚奸倖,绲、祐时亦得罪输作。司隶校尉应奉上疏理膺等曰:“昔秦人观宝于楚,昭奚恤莅以群贤;……乞原膺等,以备不虞。”书奏,乃悉免其刑。

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诏膺入殿,御亲临轩,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膺对曰:“昔晋文公执卫成公归于京师,《春秋》是焉。《礼》云公族有罪,虽曰宥之,有司执宪不从。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诚自知衅责,死不旋踵13,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14,退就鼎镬15,始生之愿也。”帝无复言,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乃遣出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是时朝庭日乱,纲纪颓阤,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16。及遭党事,当考实膺等。案经三府,太尉陈蕃却之。曰:“今所考案,皆海内人誉,忧国忠公之臣。此等犹将十世宥也,岂有罪名不章而致收掠者乎?”不肯平署17。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膺等颇引宦官子弟,宦官多惧,请帝以开天时宜赦,于是大赦天下。膺免归乡里,居阳城山中,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

及陈蕃免太尉,朝野属意于膺,荀爽恐其名高致祸,欲令屈节以全乱世,为书贻曰:“……顷之,帝崩。陈蕃为太傅,与大将军窦武共秉朝政,连谋诛诸宦官,故引用天下名士,乃以膺为长乐少府。及陈、窦之败,膺等复废。

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18。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注释】 1本篇选自《党锢列传》。2襄城:今河南许昌。3简亢:简,简略,不善应酬;亢,是高亢,不与常人为伍。4纶氏:在今河南登封县。5云中:郡名,治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6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7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8张掖:郡名,治今甘肃张掖西北。9酒泉:郡名,治今甘肃酒泉。10宛陵:县名,今安徽宣城。11混轩:厕所。12输作:罚作苦工。左校:官署名,掌左、右工徒,凡大臣犯法,常遣送至此劳作。13旋踵(zhong):指毫不退缩。踵,脚后跟。14克殄(tian):全部消灭。15鼎镬:鼎和镬都是古代的烹饪器。镬(huo):形似大鼎而无足。同时,两者双皆为古代刑具,用之以烹人。16登龙门:以鱼跃龙门而成龙的传说,比喻一般士人得到李膺推引而身价百倍。17平署:签令执行。18诏狱:奉皇帝之令关押犯人的牢狱。

【今译】 李膺字元礼,是颍川襄城人。祖父李脩,安帝时曾经担任太尉。父亲李益,曾经担任赵国的相国。李膺性情简略高傲,不和一般人交住,只和同郡人荀淑、陈寔保持一种既是老师又是朋友的关系。

起初被乡里推举为孝廉,接着被司徒胡广所征召,被推举为才能卓异,再次升迁,任青州刺史。当地的郡守县令都害怕他威猛严明,大多听到消息后便弃官而去。再被征回京城,升任渔阳太守。不久,转任蜀郡太守,因为母亲年迈,请求不去蜀郡上任。转任其为护乌桓尉。鲜卑多次侵犯边境,李膺总是冒着飞箭与石子,亲自出战,把敌人打得狼狈逃窜。使敌人非常害怕他。后来因公事被撤消职务,回到纶氏居住,教育的学生总是在千人左右。南阳樊陵请求充当他的学生,李膺谢绝而不接纳。樊陵后来因为阿谀依附宦官,得到太尉一职,品行高尚的人认为他的行为是可耻的。荀爽有一次去拜访李膺,接着又给他赶车,回来之后,高兴地说:“现在终于能为李先生赶车了。”他被士人倾慕竟到如此地步。

永寿二年(156),鲜卑侵犯云中郡,桓帝听说李膺才能出众,就再次征召他为度辽将军。在此之前,羌人和疏勒、龟兹等国人,多次出兵攻打、抢掠张掖、酒泉、云中各郡,百姓屡次深受其害。自从李膺到达边境之后,他们听到消息便惧怕顺服,原来抢掠汉朝的男女百姓,都被送到边塞之下。从此之后,李膺的声名远震于异域他乡。

延熹二年(159),李膺再被征入京城,升任河南尹。当时宛陵的大姓豪强羊元群从北海郡被罢免还乡,贪污犯法,罪恶累累,郡舍中的厕所奇异精巧,就将其一同载回故乡。李膺上书皇帝,想依法追究他的罪责,但羊元群贿赂宦官,李膺反而被治罪,送到左校去劳作。

起初,李膺和廷尉冯绲、大司农刘祐等人志向相同,要弹劾处罚奸邪小人,冯绲、刘祐当时也因触怒宦官被罚劳作。司隶校尉应奉上书皇帝,为李膺等人申理不平说:“昔日秦国使者去楚国观宝,昭奚恤让群贤出列现场;……请求宽恕李膺等人,以防备意外事件的发生。”上书之后,他们都被免去刑罚。

经过再次升迁,李膺又出任司隶校尉。当时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令,贪残无道,甚至到杀死孕妇的地步,听说李膺厉猛威严,因为惧怕被追罪而逃到了京城,藏到张让住宅的合柱中。李膺得知情况之后,便带领将吏士卒击破合柱,把张朔逮捕,送洛阳监狱关押。审讯完毕,立刻将其杀掉。张让向皇帝诉说弟弟冤枉,皇帝下诏宣李膺进殿,并亲自出来责问李膺,为什么不先请示便杀掉了张朔?李膺回答:“古时晋文公重耳把卫成公拘捕回京城,《春秋》认为是对的。《礼》称公族犯罪,虽然说要宽赦,但有关官员执法不服从。旧日孔子担任鲁国司寇,七天就杀死了少正卯。现在我已经上任十天,私下里还惧怕犯了稽留时间太长的错误,想不到竟因办事太快而犯罪。我确实知道自己的罪责,但宁愿死而不退步,只求皇帝允许再停留五天,将罪魁祸首消灭之后,即使是回来下汤锅,也是我的再生之愿。”皇帝没再说什么,回头对张让说:“这是你弟弟的罪,司隶校尉有什么错误?”然后就让李膺出去了。从此之后,那些宦官们都被吓得胆战心惊,就连放假的时候也不敢再出宫省。皇帝奇怪地问其原因,他们一块叩头哭着说:“害怕李校尉!”

当时的朝廷一天天混乱,礼法纲纪也败坏倾颓,只有李膺独以礼法标准裁夺众人,以良好的声誉名望自尊自强。若有士人被他所容收接待,都称之为“登龙门”。等到他身遭党锢之祸,应该考问证实其罪过。此案经过三府,太尉陈蕃拒不接受,说:“现在所考问追查的,都是四海之内人人称誉的人物,都是忧国忧民、忠于国家、公正无私的大臣。这些人即使是后代十辈人犯罪,也应该宽赦,怎么能在没有明显罪名的情况下,便逮捕拷问呢?”因此不肯签令执行。皇帝更加生气,便把李膺等人逮进了黄门北寺狱。(入狱之后)李膺等人说出了不少宦官家属的罪状,宦官都很害怕,便以天时应该大赦为理由,请求赦免李膺等人,于是皇帝宣布大赦天下。李膺被赦免归故乡,居住在阳城山中,天下的士人们都认为他品行高尚,都认为朝廷腐败可耻。

等到陈蕃被免去太尉一职,朝野上下都认李膺可以担任此职,荀爽恐怕他因名声太大而招来灾祸,想让他委屈一下自己,以便在乱世之中保住性命,写一封信送给他,说:“……不久,桓帝去世,陈蕃出任太傅,与大将军窦武一同主持朝政,共同商议要杀死宦官,所以引用天下著名的士人,便任用李膺为长乐少府。等到陈蕃、窦武事败被杀,李膺等再受废黜。

后来张俭之事兴起,要逮捕追查党人,乡里的人对李膺说:“你应该去躲一躲。”李膺回答:“出了事不推脱责任,犯了罪不逃避刑罚,这是为人臣子的节操。我的年龄已经六十岁,是死是活都自有天命,若走的话,到哪里去呢?”接着,便自己赶赴监狱。(在狱中)被拷打致死,妻子儿女都发配边疆,门生、故吏及其父亲兄弟,都被禁锢终身,不得为官。

【总案】 李膺是汉末士人的杰出代表,才能卓异,品行端正,文武全才,是个难得的英雄人物。但生当末世,仕途上屡次受挫,而依然刚正不阿,不向恶势力屈服,可谓民族的脊梁。这样的人一被杀戮,这个王朝的末日也就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