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詹《秋月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欧阳詹:秋月赋

欧阳詹

粵惟口行于翼,风发于庚。白露下降,鸿雁来征。野飒飒而木落,天寥寥而气清。独孤亭之不寐,见凉月兮东生。上迢迢之霄汉,掩冽冽之恒星。出江山之磅礴,豁阊阖之峥嵘。皎皎摇摇,晶晶盈盈。映阶墀以历历,对窗户以亭亭。虽他时之并照,何斯夕之为明。异夫白鹤翩翩,不分其色;寒泉洒落,空闻其声。乃遥夜以虚烛,实纯风之至精。于是照曜必周,通冥洞幽。其色也,润林峦之卉物;其影也,莹江湖之乱流。益池亭之寂寂,增气候之飕飕。起离家之远恨,生去国之繁忧。何处而不见,何人而不愁?岂谓征客怀归,徘徊于黄榆之塞;佳人怨别,萧条于红粉之楼。

已矣哉!信知宇宙之中,光明为至。非凄凉之独感,亦清贞之可类。临照者,足以仿有德之君;洁白焉,宜将匹无瑕之士。伤哉不肖,傍徨岭徼。时雨露兮未霑,自形影兮相吊。愿穷经兮取老,恐用人兮尚少。幸君子兮如月,冀余光兮一照。

秋月是唐诗中经常吟咏的对象。但以赋的形式来专事描绘的,似乎还不多见。欧阳詹此赋可以说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篇了。赋中先从秋天的节气写起,从秋虫哀鸣,金风始发,以至白露下降,鸿雁飞翔,旷野木落,天寥气清,渲染出一派秋色。就在这一派秋天气象中,独栖孤亭、夜不能寐的作者,亲眼看到一轮秋月在东方悠悠升起。由于它的出现,整个夜空和景物立刻呈现出清美的景色:天空显得更加高远虚渺,那些冷清自耀的星辰也都黯然失色;江山的磅礴气势又象白天那样显示出来了,皇城宫门的峥嵘气象也都豁然明朗。那“皎皎摇摇,晶晶盈盈”的夜月,银光渺渺,素辉悠悠,在它的清光中,阶面被照得那样分明清楚,临照到窗户时又象是远远地亭亭而立。面对这一片银辉世界,作者感叹了:“虽他时之并照,何斯夕之为明!”月照千古,今夜独明,这是一种特殊的心灵观照,倾注着对所见月色的深切爱恋。

在感叹之余,作者又驰骋文思,别具情意地说这秋月不仅照遍世界的表层,而且还能“通冥洞幽”,照彻一切幽暗之处;月色能润饰“林峦之卉物”,月影能映出“江湖之乱流”。不仅如此,这秋月还能使池亭更显寂静,使气候更添凉爽之意;令人“起离家之远恨,生去国之繁忧”,月在作者心中已不是无情之物,而是融入他的感情,叩动他的心弦了。接着,作者又用“何处而不见,何人而不愁”二句,进一步生发开去,想到征人怀归,边塞徘徊的情景,又想到佳人怨别,在红楼伤心孤寂的情景。然后,又以“已矣哉”三字作过渡,联想到了月亮的高洁纯净,足以类比人间的“有德之君”和“无瑕之士”,此时的月已经被人格化了,这种心态乃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心理。

最后,作者又将笔锋一转,由秋月而联想到自身的形影相吊,怀才不遇,以及自己的愿望。作者曾有《玩月》诗一首,中有“清冷到肌骨,洁白盈衣裳”之句,也可看出他自甘清贫,洁身自好的品格和志趣。

总之,此赋从秋气凉意写到月兔东生,从天上写到地上,从世上万物写到人间离情,再从人间离情写到自身流落,紧紧扣住秋月,层层推进,极尽铺叙之能事。尤其可贵的是,此赋描写月色固然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令人如见其月,如历其境,但它并不限于写月,而是由月及物及人,这不仅显示了作者联想的丰富和广阔,也深化了写秋月的题意。

此赋共用四韵,而每换一韵,基本上就是一个转折,所以此赋大致可以分为四段,结构是非常清晰的。其中除了第一个转折是陈述中的转折之外,其余几乎都是用感慨的方法来加以转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