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早期为何能进入国民党核心领导层
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曾进入国民党的核心领导层,担任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兼国民党中宣部代理宣传部部长这样的要职。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1923年,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推动下,决意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召开了以改组国民党为中心内容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根据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为革命目标,同中国共产党结成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这样,改组以后的国民党改变了原来的面貌,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还通过决议,承认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这次会议代表总额196人,到会165人。代表中一半由各省党部选举产生,一半由孙中山指定。其中共产党员约占40%。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林伯渠、谭平山、王尽美、李维汉等人都以个人身份出席了大会。
1月31日,举行第一届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推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以及确定中央各部部长人选等。选出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在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的41人中,有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毛泽东、瞿秋白、林祖涵(林伯渠)等10人,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关于这次会议确定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人选问题,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谈话时说:“我到广州不久,便任国民党宣传部部长和中央候补委员。”
根据毛泽东这个自述,我国许多着作记述毛泽东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其实毛泽东的这个自述,可能是由于时隔十几年之后的谈话,与事实有所不符。他当时在国民党内的职务不是宣传部部长,而是代理宣传部部长。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录》第18号(广州1924年印本)记载: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闭幕后,于1月31日至2月6日接着召开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戴季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刘芦隐任秘书。
《毛泽东年谱》记载,1924年1月31日召开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设立中央机构,组成国民党中央党部;还决定派遣中央执行委员分赴上海、北京、汉口等特别区组织执行部,指导和监督当地党务。毛泽东被派到上海执行部。2月25日,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召开第一次执行委员会议,宣布正式成立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管辖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和上海。会议通过胡汉民、叶楚伦、汪精卫为执行部常务委员;邵元冲任文书科主任,邵未到任前,由毛泽东代理;汪精卫任宣传部部长,恽代英任秘书。
1925年10月5日,国民党召开第111次中央执行委员会议。会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国民政府主席、政治委员会主席汪精卫,以政府事繁,难于兼顾宣传部部长职务为由,向会议提出调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部长。对汪的这一提议,会上没有不同意见,于是便决定要求毛泽东尽快到宣传部主持工作。10月6日,《广州民国日报》公布了这一消息。10月7日,毛泽东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就职,并主持召开宣传部第一次部务会议。
1926年1月1日至19日,毛泽东出席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前,毛泽东被指定为大会资格审查委员会五位成员之一,并为国民党中央起草了《中国国民党对全国及海外全体党员解释革命策略之通告》,严厉批评西山会议派的言论和行为。8日下午,毛泽东代表国民党中央在会上作《宣传报告》。18日,向大会宣读参加起草《宣传报告决议案》。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再次当选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1926年1月22日至25日,国民党二届一中全会仍推举汪精卫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秘书为沈雁冰。2月5日,汪精卫提议毛泽东继续代理宣传部部长,经第二次常委会讨论通过。毛泽东又调进萧楚女、沈雁冰等一些共产党员。宣传部“人才济济,一时有人才内阁之称”,实际上宣传部的工作都是共产党做的。2月16日,国民党中常会第五次会议通报: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因病请假两星期,部长由沈雁冰代理。然而据沈雁冰回忆:“此次毛泽东的请假虽说‘因病’,实际上他是秘密往韶关(湘、粤边界)去视察那里的农民运动。”
《政治周报》是毛泽东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期间主编的一份重要刊物。据《毛泽东年谱》记载,毛泽东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任代理部长后,为反击国民党西山会议派、戴季陶主义以及帝国主义、军阀、豪绅之流的反革命舆论的进攻,巩固国共合作统一战线,认为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革命宣传阵地,因此极力主张创办《政治周报》,此举得到国民党中央党部的同意。就这样,经过积极筹备,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的名义,12月5日,《政治周报》正式创刊了,毛泽东兼任主编,并为该刊第1期撰写了《〈政治周报〉发刊理由》,还以“润”为笔名发表了7篇杂文,揭露和抨击广东军阀、政客和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宣传。据沈雁冰回忆:该报当时“对外不公开,所以通信地址就设在毛泽东的寓所”。《政治周报》共发行了14期,每期发行4万份,是当时发行量较大的刊物之一。
1926年5月15日至22日,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上,蒋介石向全会提出限制共产党,由新右派独揽国民党党权的《整理党务案》,规定共产党员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的部长。此党务案被通过后,在国民党中央担任部长的共产党员全部被迫辞职。于是,毛泽东也被迫辞去了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一职。
毛泽东在国民党内的时候,比蒋介石的地位还高。也就是说,毛泽东在中国国民党一大上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的时候,蒋介石连一大代表都不是,只是列席者。蒋介石1963年11月在台湾回忆说:“我是21岁入党的;直到27岁总理才对我单独召见。虽然以后总理即不断的对我以训诲,亦叫我担任若干重要的工作,但我并不曾向总理要求过任何职位,而总理却亦不曾特派我任何公开而高超的职位。一直到我40岁的时候,我才被推选为中央委员。我开始入党,到担任党的中央委员,这中间差不多相距了20年之久……”
当时,毛泽东为何能担任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兼国民党中宣传部代理部长这样的要职呢?与四个人对他的赏识有关。
陈独秀
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毛泽东就以其卓越的表现引起了陈独秀的注意。毛泽东曾撰写《体育之研究》一文,经杨昌济推荐,刊登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1918年8月,毛泽东来到北京,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陈独秀,虚心向其请教。陈独秀对毛泽东很有好感,后来他俩又数次见面交流。在建党工作中,陈独秀越来越赏识毛泽东的实干才能。1923年1月,在国共合作的重要时期,陈独秀考虑到毛泽东一直主张实现民众的大联合,便决定调他到广东,协助中共中央工作,同时派李维汉到湖南接替毛泽东。
1923年,毛泽东离开长沙到达广州。他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发表文章提出对中国革命的基本看法:国民革命的历史使命是“打倒军阀并打倒和军阀狼狈为奸的外国帝国主义”,只有“建立严密的联合阵线,这个革命才可以成功”。这些观点较好地阐发了当时陈独秀的思想,从而深得陈独秀的信赖。于是,在陈独秀的领导下,毛泽东和李大钊、张国焘、谭平山、蔡和森、陈潭秋、罗章龙等一道为中共三大做准备工作。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东山恤孤院后街31号召开。大会选出九名正式委员、五名候补委员组成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毛泽东还当选为中央局成员。陈独秀为中央局委员长,毛泽东为中央局秘书。实际上毛泽东这是第一次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陈独秀对他委以重任,所以,这个秘书不同于一般的秘书,“负本党内外文书及通信及开会之责任,并管理本党文件。本党一切函件须由委员长及秘书签字”。
毛泽东进入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层以后,便开始接触国民党的一些上层人物。他常和陈独秀到廖仲恺家商谈国共合作的具体事宜,还常去拜访国民党元老级人物谭延闿。正是由于毛泽东在共产党内被陈独秀提携到核心领导层,这样的政治地位自然让国民党不敢对他小瞧,为他随后在国共合作中进入国民党内部担任高职奠定了基础。
孙中山
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多次发言,除就组织国民政府、出版及宣传、设立研究会等问题发表意见外,还针对国民党内的右派观点申明自己的主张。l月28日,讨论国民党章程时,广州代表方瑞麟针对共产党员跨党,提出不能党中有党,要求写上国民党员不能加入其他政党的条文,目的在于反对孙中山的容共政策。这时,李大钊一方面有力地驳斥这种谬论,另一方面诚恳地解释了共产党的做法,得到廖仲恺等人的支持。在大会气氛有利于国共合作的情况下,毛泽东趁机发言,主张停止讨论,即付表决。结果方瑞麟的提案被否决。
国民党“一大”在是否通过“比例选举制为大会政纲之一”的议案时,再次发生激烈争论。所谓比例选举制,就是根据各政党在全国所得选票在选票总数中的比例,来分配其议员席位的名额。提出比例选举制的意图是保护当时在国民党内占少数的右派的地位,也颇能得到一些人的支持。毛泽东发言反驳说:“现时比例选举制系少数党所运动出来的结果。本党为革命党,凡利于革命的可采用,有害于革命的即应摒弃。比例制有害于革命党,因少数人当选即有力量可以破坏革命事业,是予少数派以机会也。本席根本反对本案,以为不能讨论,不能表决。”多数代表同意毛泽东的意见,从而否决了比例选举制的提案。毛泽东在会上的表现,受到国民党领袖孙中山的注意和赏识。30日下午,选举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时,孙中山亲自拟了一个候选人名单,交付大会表决,其中就有毛泽东。
汪精卫
1925年3月孙中山病危,汪精卫代为起草遗嘱。孙中山病逝后,广东政府于1925年7月改组,汪精卫被举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成为国民党的头号人物。汪精卫对毛泽东的才华很赏识,他两次提议让毛泽东担任国民党宣传部的代理部长。两次提议均获得国民党常委会的通过。
易培基
易培基,湖南省善化人,1880年2月28日出生。受过良好教育,毕业于湖南方言学堂,曾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参加武昌起义,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黎元洪的秘书。易培基因不愿随黎元洪依附袁世凯而弃职回湘,先后任湖南高等师范学堂、长沙师范以及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员,湖南第一师范校长,与学生毛泽东过从甚密,被毛泽东尊为恩师。此后,易培基两次出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过从甚密。正是他介绍毛泽东去北京“闯天下”的。
易培基是汪精卫的挚友。在汪精卫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时,易培基便将自己的得意门生毛泽东推荐给了汪精卫。最终,思维敏捷、文辞颇佳的毛泽东不但被纳入中央执委名单,还被委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的要职。
有趣的是,毛泽东在国民党内任职的80多年后,有关国民党中央当年欠毛泽东薪水的消息从台湾传来了。中新网2008年10月27日电:据中国台湾《联合报》报道,国民党党史馆主任邵铭煌证实,党内已解密的文档发现,当年国民党中央还一度积欠毛泽东6个月薪水,共计720大洋(俗称袁大头)。有关大洋的实际物价,按《银元时代生活史》一书记载,当年北京大学教授月薪是80块大洋,上海书店店员月薪约6块大洋,白米一担约4块大洋,720块大洋十分可观。
对于欠薪的原因,该报道是这样解释的:由于国民党中央研议全面减薪,致使党工罢工抗议,上海党部隔年元旦虽核发薪水,但毛泽东已转往广州党部任职。由此欠下毛泽东半年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