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毛泽东诗词故事

高山流水

吴祖光生于江南一个诗书世家,父亲吴瀛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是故宫博物院的创始人之一。吴祖光从小聪明,19岁写下抗战话剧《凤凰城》,一时风靡全中国,与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齐名。后来,他一口气写出《少年游》、《风雪夜归人》等惊世名篇,人称“世纪神童”。当时吴祖光和重庆的共产党是有联系的,甚至与周恩来有过很深的交往。

1942年,吴祖光以小时候看戏得来的经验为蓝本,写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戏剧《风雪夜归人》,这部戏描写了一个京剧演员和一个姨太太的爱情故事,这出戏在当时重庆的文化界引起了一些争议。

特别是些比较左的一些朋友,他们觉得这个《风雪夜归人》的内容和当时的抗战无关,因为他写的是旧社会一个演员和一个姨太太恋爱的故事,所以有人说他这个戏不是一个很好的戏。过去吴祖光写过一个《凤凰城》的戏,是一个抗战的戏,现在写这戏,好像有点那个,引起了一些争议。

当时,周恩来在重庆领导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因此他对文艺是非常关心的,也很爱好戏剧,尤其是注意团结各方面的爱国人士。针对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他就问当时的秘书张颖,“你知不知道关于吴祖光《风雪夜归人》的一些争论?”张颖说:“我知道这个事,我看了这出戏,这戏写得很好,这个争论好像没有什么必要。”周恩来说:“那好啊,那我就去看看。”这样,张颖就陪着周恩来又去看了一遍这个《风雪夜归人》。

《风雪夜归人》这出戏看似一个非常俗套的故事,但是,其中却包含了吴祖光对艺人细致入微的体察和理解,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和隽永的气息。周恩来一看便心领神会,十分喜欢。

戏演完了,一谢了幕,总理就跑了上去。当时所有的人都在,他就对吴祖光说:“祖光,你这个戏写得很好哇,我们面前现在有三座大山嘛,你这是反封建,反封建也是我们需要的嘛,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你这个戏是个好戏啊。”周恩来当着大家的面肯定了吴祖光的戏,其他一些左派的朋友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后来周恩来还和他的文艺秘书张颖特意强调:“现在这种思想不大对,不直接写抗战的都不承认人家,这是不对的。你写篇文章,你不也认为它是个好戏吗?你写一篇评论登到《新华日报》上,再找几个人出个专刊也行。”周恩来这么一说,张颖也就有了主心骨,连夜就写了一篇比较长的评论,有五千多字。

之后不久,周恩来又让张颖买票请八路军办事处的所有人员一起观看演出。周恩来前后一共看过七次,每一次他都会对吴祖光提出一些具体意见。可以说,周恩来是吴祖光的知音。他们的友谊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并且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

当时,吴祖光拿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首先就想到了他的知音周恩来。他设法和周恩来取得了联系,就发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的事情征求他的意见。周恩来答复说:“毛主席本人不愿意叫人们知道他能写旧体诗,他认为旧体诗太重格律,束缚人们的性灵,不宜提倡。”

周恩来又进一步说:“如果要发表这首词,应当征得作者的同意。由于这个原因,《新华日报》不得不拒绝了柳亚子先生的要求。”

周恩来的话说得非常得体,没有说不允许发表,只是说“毛主席本人不愿意叫人们知道他能写旧体诗”,又说“《新华日报》不得不拒绝了柳亚子先生的要求”。显然对周恩来而言这里面有一定的难言之隐。

吴祖光回到报社之后对周恩来的话进行了分析,觉得是一种比较谨慎的推脱之词,甚至有某种暗示:因为柳亚子唱和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和词发表之后,毛泽东不愿意让外人知道他能写旧体诗的秘密已经不是秘密;另外作品是毛泽东本人的,没有毛泽东的答复,周恩来也的确不能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第三,《新华日报》是共产党自己办的报纸,当然应该受党的主席是否同意的约束,而《新民报》是一家民营的报纸,有自己的自主权,并不存在这样的约束;第四,发表毛泽东的一首文采飞扬的词作,无论是对共产党还是毛泽东来说,也绝非什么坏事情。

这首词毕竟是一首雄浑奔放、大气磅礴的作品,它是投向统治中国几千年封建主义的一柄利剑,但是它的发表可能会引起国民党的不满。此时正是国共合作期间,如果《新华日报》发表这首词,也许会引起国共双方的龃龉,也许会给对方以攻讦的口实,而民办报纸发表这首作品却可以使共产党方面有极大的回旋余地。作品不仅得以发表,造成巨大的影响,实现毛泽东的政治目的,而且又不被国民党抓到小辫子。这的确是周恩来聪明机智、灵活果断处理事务的艺术。

当时《新民报》出早刊、晚刊两张报纸,办报方针是中间偏左,经常刊登进步内容的稿件,报社的主要负责人与中共领导人周恩来等都有着良好的关系,吴祖光左右权衡,果断拍板,决定发表。

就这样,1945年11月14日,《新民报》晚刊的副刊首次将毛泽东这首惊世骇俗的词篇公开发表,标题写作《毛词·沁园春》,词曰: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手迹之三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在国内首次公开发表,剧作家吴祖光为此立下了千载不没的首发之功。由于是将几个稿子凑在一起拼成的,所以和毛泽东写给柳亚子的原稿有几处是不同的,但是总体上并无大碍,毛泽东原词的风貌基本没有改变。

吴祖光与新凤霞

时隔十二年之后,关于《沁园春·雪》还有过这样的一个插曲:1957年“大鸣大放”期间,担任文化领导的老前辈,要吴祖光陪着去民间小剧团“放火”,说明白一点就是奉命来鼓动吴祖光发表意见,写文章给领导提意见。而吴祖光对文艺界的领导也确是意见不少,但是吴祖光在自己的家里遇到了阻力。阻力来自妻子新凤霞,新凤霞听到吴祖光的一些意见,十分反感,甚至害怕。她认为,在旧社会受尽苦难,多亏共产党救了她才翻了身,今天的领导方式尽管有问题,也比旧社会强多了。吴祖光说:“这回是共产党要大家提意见的,为了改进工作,又是毛主席让提的。”她说:“那也不许你提!”

5月31日,周扬、阳翰笙邀请吴祖光出席全国文联的一个会议,而且派人派车来接,汽车在大门外揿喇叭,接的人在一旁催,一向温顺的妻子却一反常态,坚持不肯放行。新凤霞叉着腰站在门口死死地拦住他,不许吴祖光出去,吴祖光自信地推开妻子说:“当初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就是我在报纸上首发的,共产党有什么不信任我的。”说着,吴祖光狠狠劲一把将妻子推开就走了。他听见了妻子的哭声,但是他没有回头,跑出院子,出了大门,上了车。吴祖光后来回忆说:“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对女人这么粗暴,真够我一生后悔的。”

像当年发表《沁园春·雪》时的那个率真的吴祖光一样,性情中人吴祖光没有过多地想什么个人的得失,他还是去了,他还是说了。吴祖光在那次会议的发言后来被前辈田汉先生加了一个标题:《党“趁早别领导艺术工作”》,在报上公开发表了。然而,时代还是与他开了一个令人扼腕的玩笑,后来,就是这篇文章成为了吴祖光“反党”的铁证。吴祖光被打成了“右派”,成了全国最着名的右派,并注明是“反革命右派分子”。

1958年早春的一个凌晨,大雪纷飞,吴祖光到父母亲的住室去和老人告别。他要和一个有500人的庞大的右派大队去北大荒劳动改造。早在几个月前吴祖光开始受批判时,就把一切有关的报纸刊物收起来,不让父亲看见,因此病中的父亲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也不知儿子要到什么地方去,分别时他是笑着的。那时吴祖光也不知这是与父亲的永别。吴祖光去北大荒的第二年父亲就去世了,吴祖光在春耕的大田里劳动时收到北京的报丧电报,当时父亲已经去世半个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