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齐赵之地
高而蓝的天,覆盖着黄红的林子。秋叶正在飘落,长草全部转黄,白杨树露出雪白的枝干。一条清澈的小河,静静地穿过林子,不时有巨大的水鸟扑棱棱飞起。
几匹骏马在奔驰,马蹄踏着黄叶枯草,蹄声轻盈而悦耳。跑在前面的骑手,不过三十出头,装束整齐,肩上站着一只鹰,马上还挂着一杆长枪,招呼着几条猛犬,这是苏预(后来改名苏源明),担任着监门胄曹,管理甲胄物资。他后面的那位大约二十四五岁,脸上稍微有点胡须,手里持着长弓,腰间悬着箭囊,英姿飒爽,这便是诗人杜甫。
杜甫眼看一只水鸟飞起,就在马背上搭上箭,拉开长弓,照准了射去。只见那长箭破空而去,不偏不倚,正中那只水鸟。
苏预看到杜甫的好身手,就在马鞍上拍手叫好。
“子美兄,你可真是我的葛强啊。”
杜甫也正得意:“那我就带你这个山简去喝个痛快。”
他们用的是个典故。山简是东晋名士,父亲山涛名列竹林七贤。
山简在襄阳为征南将军,忙于公务,觉得厌烦。爱将葛强说,附近有习家池,风景别致,还酿有好酒。山简一去,十分喜欢,就常邀请名士共往,吟诗作对,开怀畅饮,总是酩酊大醉。有一次,山简喝醉酒后,骑着高头大马,倒戴着头巾,在暮日余晖下慢腾腾地回襄阳城,醉态可
掬,惹得路人掩嘴而笑。苏预和杜甫,虽然也习武射猎,但却志不在此,他们羡慕的,不过是山简的潇洒罢了。二人并辔而行,路上遇到一个酒馆,就走进去,让店主炖了猎物,又买来酒,喝个痛快。
735年,二十四岁的杜甫结束吴越之游,去参加进士考试,不料却落第了。他向来高傲,几乎把屈原和宋玉都不放在眼里,此番竟然考不中区区进士,心里自然郁苦。但他到底年轻,觉得机会尚多。何况,在那时,要博取功名,并不只有科举一条道路。边塞立功,结交权贵,甚至隐居终南山,都有机会得到朝廷青睐,而后出将入相,留名青史。所以,年轻的杜甫并不太着急。此时父亲杜闲在兖州(今山东泰安、曲阜、济宁一带)任司马,他便从洛阳北上,来到齐赵之地。
这里与洛阳、江南大不相同。山是挺拔庄严的泰山,河是激流澎湃的黄河,连丰草上、长林间吹过的大风,也有一股壮健浩荡的气息,适合登高疾呼,适合慷慨悲歌。正因为如此,齐赵之地侠客众多。杜甫逗留了许多年,浸润在这种气氛里,也变成了齐赵的健儿,每日除了读书外,就呼朋唤友,过着快意的骑猎生活。
此时,他除了结识苏预,和高适、张玠(jiè)也相遇了。这些人,都将与杜甫的命运紧密相连。然而此时大家都是一介布衣,相逢也不过是把酒言欢,纵论天下,真是有说不尽的自由爽快。
这时的杜甫,正处于生命的夏天,炽热,飞扬,充满力的光芒。齐
赵的慷慨,正符合他的个性,于是写出了许多龙腾虎跃般的诗歌。先来看这首《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杜甫在房兵曹(唐代州府中掌管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叫兵曹参军)处,看到了一匹大宛骏马,顿时十分惊叹。看它铮铮铁骨,刚劲有力,绝无一丝赘肉,不愧是天下名马。双耳小而尖锐,如同竹片削成,正是良马的特征。看它四蹄点地,纵横驰骋,定然轻捷如风。虽有空阔之地,它也能一跃而过,真是同生共死的伙伴啊。他对房兵曹说:“有了如此骁勇飞腾之马,您日后万里横行,广立功勋,又何足道哉?”
著名画家徐悲鸿所绘《奔马图》
徐悲鸿曾说,他画《奔马图》,就是从杜诗《房兵曹胡马》中获得启发,画出了“所向无空阔,万里可横行”的气势。
再来看这首《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sǒng)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tāoxuàn)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在朋友家的廊柱之间,杜甫看到一幅画,又生发了感慨。
平静的白绢上,忽然起了凛冽的秋风。定睛一看,哦,原来是画着一只苍鹰。其身姿,其眼神,让四周顿时充满肃杀之气。它耸身,即将展翅,想着捕猎狡兔;它眼窝深陷,目光如电,暗藏腾腾杀气。它虽然脚上系着套环,虽然挂在廊柱之间,但似乎一招手,它将破壁而出,一飞冲天。
据说楚文王在云梦泽狩猎,一只大鸟翱翔云间。猎鹰一见,立即耸身展翅,快如飞电,转瞬之间,白羽飘落如雪,鲜血洒落如雨,继而大鸟坠落于地,双翅展开,有几十里宽。
那么,你这只苍鹰,能否搏击凡鸟,一试身手,让世人惊叹呢?
显然,杜甫就是以大宛马、苍鹰来自喻,表明自己的志向呢。
既到山东,泰山自然不可不登。杜甫与友人同临泰山,才到山脚,
远眺泰山,就觉身心震撼。只见一座端正青翠的大山,突起于齐鲁平原之上。它是如此的高峻,高耸入云,又连绵不绝,似乎将世界一劈为二:山峰的东南面落满了灿烂阳光,熠熠生辉;山峰西北面灰暗阴冷,如暮色沉沉。一座山上,清晨与黄昏同时出现。
再看浮云蒸腾于山中,在山风的催动下,都如白马一般,飞驰于青林之上。群鸟从山脚振翅飞起,要回到山林故巢里去。杜甫目送这群飞鸟,只见它们越飞越远,永不停息,似乎也没到达,只是渐渐消失了踪影,就算圆睁双目,也再不能看见。山道上隐隐有人在攀登,都小如草芥。此时此地,杜甫终于明白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真意,于是胸中起了慷慨激昂之意,欣然写了首诗,这就是著名的《望岳》(第一首):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杜甫雏凤初啼之作,豪迈清爽,胸怀浩荡,真有青年人傲视古今,气吞万里之势。
等杜甫登上泰山,站在日观峰上,长风吹拂着衣襟,俯瞰沃野千里、黄河东流,胸中除了凌云壮志之外,忽然起了几分忧思。他想到,这眼前的大好河山,其实也潜藏着一些危机:这些年,唐玄宗好大喜功,仗着国势强盛,仓廪充实,就在西方和北方边疆上连年开战,壮劳力都上战场去了,桑田照料不周,很多就荒废了,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国运啊。
泰山风景图
这些忧国忧民的想,在杜甫脑海里闪烁了一下,但他也没有太放在心上。年少豪放的他,虽然写了《望岳》这样的好诗,但距离诗圣还很远呢。
他需要时间的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