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居长安下杜樊乡,因称杜樊川,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举进士,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曾长期在南方为官,先后担任过宣州团练判官,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累官至中书舍人。《四库全书》收《樊川文集》二十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全唐诗》录其诗八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其诗九首。
清明是阴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阳历4月5日左右。此诗杜牧集中不载,但是也没有反证说明不是他写的。谢枋得将之归在杜牧名下也为后人所接受,如清乾隆时期《御选唐诗》卷三十收录此诗,即署名杜牧。
首句概括了江南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人们在清明节下雨时,都会记起这句诗。作者是北方人,对“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自然现象特别不适应,感受也特别深。
次句承上句写自己的感受。清明节应与家人一道祭祖、扫墓、踏青,而自己一个人却在雨中赶路,其愁苦的心情可想而知。“断魂”指失魂落魄,用来形容悲伤的精神状态。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三句写诗人想找个地方避避雨,歇歇脚,并且借酒浇愁。末句写牧童用一个手势回答了诗人的问话。循着牧童的手势望去,在那杏花盛开的村子里,就有饮酒的地方。南方牧童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照样可以在细雨中放牛。
这是写清明最有名的一首诗,主要是因为写得明白如话,没有使用一个典故,却写出了江南清明时节的特点,特别是诗人与牧童之间的问话与回应,真是描摹如画,仿佛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