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塾 诗词评论

《从军行》阅读理解

从军行

【题解】

本篇选自《杨盈川集》卷二。

杨炯(650—?),华阴(今属陕西)人。“初唐四杰”之一。十岁举神童,后授校书郎。官至衢州盈川令。有《杨盈川集》十卷。

《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内容多反映军旅战争之事。

 

烽火照西京(1),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2),铁骑绕龙城(3)。雪暗凋旗画(4),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5),胜作一书生。

 

【注释】

(1)西京:长安。(2)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这里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皇宫。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3)龙城:汉代匈奴聚会祭天之处,故址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东侧。此处借指敌方要地。(4)凋旗画:旗帜上的图绘暗淡失色。(5)百夫长:下级军官。

【导读】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书生”出征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烽火”把军情的紧急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照”字又增强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第三四句渲染出一往无前的战争气氛。“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隆重和庄严情景。“铁骑绕龙城”,写出了我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战斗。“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一视觉一听觉,交互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直接抒发投笔从戎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整首诗节奏明快,如山崖上飞流惊湍迅猛而下,有力地突现了征战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思考】

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有两种看法:明唐汝询在《唐诗解》中以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牢骚。清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中以为作者看到敌人逼近西京,奋其不平之气,拜命赴边,建功立业,不做无用书生。前者以为这是一首讽刺诗,后者以为这是一首述志诗。你赞成哪种观点?试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