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塾 诗词评论

纳兰《唐多令·雨夜》诗词赏析

纳兰词·唐多令

雨夜

丝雨织红茵,苔阶压绣纹,是年年、肠断黄昏。到眼芳菲都惹恨,那更说,塞垣春。

萧飒不堪闻,残妆拥夜分,为梨花、深掩重门。梦向金微山下去,才识路,又移军。

词译

暮雨又潇潇,点滴无聊,又将梨花瓣轻敲。梨花飘落的时候,肠断黄昏。你叹息一声,轻轻掩上了房门。

想起远方。想起远方他的春天,他的瘦损,你只能对花泣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孤寂的夜里,你行也思君,梦也思君。奈何从此银汉路迢迢,两地煎熬,忍待何时鹊踏桥?

泪眼朦胧中,无语叹今宵。

评析

这是一首拟闺怨词。词人全从对方写来,假想雨夜黄昏时候的闺人思我之情景。词从雨中红花写起。“丝雨织红茵”,霏霏的雨是细细的,所以言“丝雨”。丝雨飘飘,朦朦胧胧,落在花瓣上,像是女子用丝线编织着什么似的。这个“织”字,联想巧妙,用笔工致,直是将春雨的迷离之美写活了。“红茵”,本义是红色垫褥,此处形容红花开遍,犹如铺了红色的地毯。这是写花红。“苔阶压绣纹”,“苔阶”,是生有苔藓的石阶。“压绣纹”,是说阶上青苔苍苍,似是织物上的花纹。这是写阶绿。首二句以丝雨、红花、苔藓、石阶为抒情主人公勾勒了一个冷艳凄迷的意境,为下文的女主人公的伤心断肠,寂寞相思伏了暗线。

“是年年、肠断黄昏”,此抒情之句将首二句营造的意境在时间上进行无限延伸。“是年年”,是说红花满地、苔痕上阶的景象、黄昏悲伤的愁情,不是今年才有,而是年年如此,情意一出胸膛,便倍加深厚;语气一吐唇间,便愈益沉痛。

“到眼芳菲都惹恨,那更说,塞垣春。”花草满园,蝶飞燕舞,如斯好景,衬人哀伤心肠,本来就“惹恨”,更何况思念的人又远行塞垣,经久未归,年年春天,年年不能相携呢!一边是伤春惹起的幽恨,一边是远人不归牵出的幽怨,一经“那更说”三字的连接、强化,遂生成如潮水般的相思苦情。

下阕夜雨萧萧,再添心中之愁。“萧飒不堪闻,残妆拥夜分。”窗外是萧飒的风雨,不忍听闻;窗内是伤心的闺人,泪罢妆残。百无聊赖,万般无奈中,她只能寂寞地拥夜而坐。而这个时候,她又看见夜雨催落梨花,那片片飘零片片飞的白色梨花,让她不忍目睹,于是便掩上了层层的门,但是她心湖里那一圈圈又是怜,又是怨的痴情,早被引出。“为梨花、深掩重门”,化用戴叔伦《春怨》诗“金鸭香消欲断魂,梨花春雨掩重门”,用黄昏时雨打梨花的景象,衬托了一位深怀相思之情的女子的孤寂的心态,同时又再次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意境、哀怨的心情。

“梦向金微山下去,才识路,又移军。”这三句写她的梦境。“金微”,即今之新疆阿尔泰山。唐贞观间以铁勒卜骨部部地置金微都督府,乃以此山得名。此处词人说“金微”,非谓他真到了金微山,而是化用唐人张仲素诗典而已。张仲素《秋闺思二首》其一云:“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此处,词人“梦向金微山下去”和“才识路,又移军”两句就是分别从张诗颔联“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和尾联“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化出,意思是说在梦里她到了关塞,那关塞正是她魂牵梦萦的地方,因为她的良人就出征到那里。她不由大喜:快,去金微山下找他!可是,刚刚摸清路,他又到了别处,真叫人愁绪万端,寝食难安。如此结句,含思隽永,朦胧要眇,在全文词意上也更推进一层,谓即使相思也是所思无处,这便更增添了伤痛之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