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脁《春思》春景春色春情诗

春思·谢脁
茹溪发春水,阰山起朝日。
兰色望已同,萍际转如一。
巢燕声上下,黄鸟弄俦匹。
边郊阻游衍,故人盈契阔。
梦寐借假簧,思归赖倚瑟。
幽念渐郁陶,山楹永为室。

谢朓有《将游湘水寻句溪》、《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二首,内有“方寻桂水源,谒帝苍山垂”,“汩徂奉南岳,兼秩典邦号”等句,可知诗人在宣城做官时,曾奉命去湘州,可能是为齐明帝筹备祭祀南岳衡山的。因此,这首诗也许是诗人在湘水附近的“茹溪”时所写。

诗题为“春思”,前六句写“春”,后六句写“思”。首联点明地点“茹溪”(在巫山)、“阰山”(在楚地南部),交代季节为春天,时间是早晨。“发”字既暗示夜间春雨之盛,更与次句“起”字呼应,把诗题之“春”写活,使你感到,那东方升起的“朝日”格外地清新鲜丽可爱。次联“兰色望已同,萍际转如一”,承前联而来写水势之大和阰山之丽。“兰”,指阰山的春兰。“萍”,指茹溪水面的浮萍。读此两句,我们脑际便浮现这样一幅图景:那山上的丛丛兰花,在鲜丽朝日的映照下,显得光彩流动,整个阰山也似乎披上了春兰的色彩;那原先密密地布满水面的浮萍,在春水的推动下,渐渐地被挤向两岸,远远望去,宛如个“一”字。这里以“茹溪”、“春水”、“阰山”、“朝日”、“兰”、“萍”密集静态的景物,用“发”、“起”“望”、“转”四个动词联络贯通,表现雨后春日景象,山、水、萍、兰尽沐春晖,令人感到格外真切可爱。

下面“巢燕声上下,黄鸟弄俦匹”二句暗扣“春”字,越写越活。“巢燕”,刚会飞的新燕。“黄鸟”,即黄莺鸟。这两种鸟都是应春而至的候鸟。前句写耳闻,新燕在低空上下追逐飞鸣,会使你产生儿童嬉戏玩乐的联想。后句写目睹,黄莺雌雄逗趣交颈,又何尝不给人以夫妇和乐偎倚的想象。这两句写的耳边声、眼前景,而实隐含着“弄儿林前戏,看妇机中织”(鲍照《拟行路难》)的思归故里恋念亲人之意。

前六句写春景,而不见赏景之人,只是赏心悦目之事,但读者自能意想到:诗人正是景中人。

下六句,诗人触景生“思”,抒发对“故人”故乡的思念之情。“边郊阻游衍,故人盈契阔”。“边郊”,边远的郊野,即指首联的“茹溪”、“阰山”。“盈”,长久。“契阔”,偏义复词,即阔别。诗人离家时久,远在边郊,旅游艰难,与故人长时不见,时临春日,思念尤深。最后四句,诗人连用了三个典故,“梦寐借假簧”,引用汉·刘向《九叹·惜贤》“愿假簧以舒忧兮,志纡郁其难释”句意,是说:即使在梦中,我也是忧思不已,只有拿来簧管吹了几句乐曲,排泄一下,才能安然入睡。“思归赖倚瑟”引自《史记·张释之传》,汉文帝指着“新丰道”对慎夫人说:这是通向你故乡邯郸的路。慎夫人便拿起瑟来弹奏,文帝也和着唱歌,“意惨凄悲怀。”诗人引此史事是说:自己欲归故国家乡而不得,只有弹瑟唱歌聊抒忧怀。末句“山楹永为室”,化用了汉代严忌《哀时命》“孰魁摧之可久兮,愿身退而穷处。凿山楹而为室兮,下被衣于水渚”之意。“幽思”二句是说:我的忧愁愈积愈深,唯愿早早退出官场,隐居山林,洁身自好,以永天年。诗人把自己隐忍而难于启齿直说的心底话,借古人古事古语来委宛曲折地透露于笔端,让读者能读其诗而会其意,览其表而知其里。其忧惧怀归之情,终于溢于言外了。

全诗前文写景、后文写情。景中隐情,为情而设。极写茹溪、阰山景色,正为说明:此处景色虽确实美好,然而这里不是我的故土,再好也不足以使我稍留。一篇关键,正在“山楹永为室”一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