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最适合你的情绪发泄口

找出最适合你的情绪发泄口

心理学界曾经有过一个著名的踢猫效应,翻译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负面情绪会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连锁的糟糕反应。踢猫效应源于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家企业的老总准备重新整理一下公司的系列事务,于是作好了自己未来一个星期的时间计划,精确到了早晚上下班的具体时间。谁知仅仅就在第二天,早上起来后,他边吃早饭边看报纸,由于看报看得太入迷以至于忘了时间。于是,为了不迟到,他只好加快出行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驶,结果被执勤的警察撞个正着,受到了处罚,最后还是耽误了时间。

愤怒的老总终于到了公司,心里十分窝火,为了转移别人对于他迟到一事的注意力,他将销售总监叫到办公室训斥了一顿。销售总监无缘无故被斥责了一顿,心里更是窝火,于是将他的秘书叫到办公室里面平白无故地挑剔了一番。受到挑剔的秘书也很郁闷,就故意找了接线员的碴儿,接线员没有能欺负的下级,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里。他刚到家,正巧碰上他儿子问他某件事情,说了一句无关痛痒的话,接线员顿时勃然大怒,冲着儿子大发雷霆。他儿子被爸爸莫名其妙地斥责了一顿,也很生气,就冲着自己家的猫狠狠踢了一脚。

这个经典案例讲的就是情绪冲动之下的负面情绪给人带来的一系列反应,如果控制不好,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无尽的恶性循环。生活中的我们也会有一样的经验:通常来说,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懂得及时排解自己负面情绪的人,最终的结果往往都是因小失大,由情绪的一个糟糕点扩大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另外,从上述的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找到正确的情绪发泄对象”的重要性。踢猫效应之所以能够形成,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环节中的每个人都将“人”作为自己的情绪发泄对象。老总对销售总监,销售总监对自己的秘书,直到接线员的儿子对自己家的猫咪,每个人都在寻找比自己弱一等级的人,将他们作为自己情绪的发泄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出气筒”。人们只会欺负比自己弱势的人,而不敢也没有能力欺负强于自己的人,这是常识,也是人的本性使然。因此,你会发现,如果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对象定义为人,那么,循环下去,最终遭到最严重损失的只会是生物链最底层的人员。而这,只会给原本悲惨的人们雪上加霜,这一点对于整个社会或者人类世界来说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因此,亲爱的朋友,找到利人利己的情绪发泄口,找到合适自己的“出气筒”,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并掌握的能力。

大学毕业以后,王彤选择回到老家工作,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虽然是自己的爸妈,却仍旧有吵嘴的时候。父母总是喜欢在自己的面前提及别人家的谁谁多么优秀,年纪轻轻已经拿了多高的工资,或者谁谁已经谈了多么好的对象,再或者谁谁已经结婚生子。仿佛全世界就只有她还依旧单身、依旧贫困、依旧没有事业。对于父母的唠叨以及恨铁不成钢,王彤很不满。有关和父母一起居住的情绪也由一开始的满足变成了凑合直至厌烦。终于有一日,王彤起床稍微晚了一点,母亲又在唠叨责备的时候,王彤彻底爆发了。她将这些日子以来的所有委屈和不满全部都倾吐了出来,不管父亲如何地劝阻,王彤依旧刹不住车,不依不饶地与母亲争吵,将心中所有的不满全部都发泄了出来。母亲头一次见到如此歇斯底里的女儿,一时竟愣住了,过了好久,母亲对着撒泼的王彤说道:“你是一个成年人了,应该明白妈妈跟你说的究竟是什么道理,也能明白很多埋怨并非出自爸妈的本心。但是你今天选择撒泼这样的发泄方式,你仔细想一想应该吗?”那时的王彤哪里听得进父母的任何话语,一个劲儿地纵容着自己的任性,放大着自己的情绪。就这样,整个家到处笼罩着吵架过后死一般的沉寂,谁也不愿意先开口求和。

王彤依仗着父母对自己的宠爱,下定决心不向父母承认错误。母亲一气之下胃病复发竟什么东西也吃不进去,第二天更是胃疼得下不了床。这下可急坏了王彤,她和父亲连夜将母亲送到医院诊断。经过医生的诊断,母亲竟是由于太生气导致了胃溃疡,需要立刻做手术。这下王彤傻眼了,原本只是想着任性一下,却不承想会让母亲生气至此。如果当初自己能主动调节,帮母亲找到其他的情绪发泄口,父母也不会一直唠叨自己,如果自己能够在与母亲吵架的时候找到其他的调节方法,母亲也不会生气到需要做手术。但是,时光不会倒流,这一切的如果都不存在,即便再悔恨,王彤也只能接受目前的现实了。

确实,故事中的王彤如果能够早点懂得转移父母的注意力,早点懂得表达情绪要适可而止,找到与家人相处的正确模式。或许,又会是另外一个不一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