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尼克松——恢复中美关系的总统
——恢复中美关系的总统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1913—1994),美国政治家,第36任美国副总统与第37任美国总统。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2月28日,中美两国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
理查德·尼克松于1969年1月20日就职后就把同中国恢复关系放在了重要位置。1970年10月25日,尼克松要求叶海亚向中国政府传话:美国愿意派一位高级使节秘密访华。
中国领导人从各种渠道获悉尼克松希望与中国打通关系的信息,并予以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并寻求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途径。
1971年1月,中国政府通过罗马尼亚一位副总理给美国传话,“中国准备在北京接待一位美国的特使”来解决“美国对台湾的占领”问题。1971年4月中旬,日本东京举行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后,中方主动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后来被誉为“乒乓外交”。
美高级代表基辛格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秘密访问中国,这次代号为“波罗”的行动,启动了美中关系的大门。7月16日,中美同时发表公告: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邀请他在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基辛格访华取得了圆满成功。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宣布:他即将出访中国。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专机降落在北京南苑机场。专机降落的时间是尼克松总统亲自选定的,这个时间是美国东部时间星期日晚上10时30分,正是公众收看电视的黄金时间。为了突出尼克松总统走下飞机时与周恩来握手这一历史性的镜头,尼克松特别要求,在总统走下飞机时,不能有其他美国人在电视镜头里出现,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据尼克松事后说: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要纠正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失礼行为。为防止有人违规随总统走出舱门,美国方面指派了一名粗壮的副官挡住机舱通道,以使总统顺利完成这一历史性的握手。在距离舷梯尽头还有几步台阶的时候,尼克松就早早地向等候在舷梯下的周恩来总理伸出了手。在两只手彼此紧握的一刹那,风度翩翩的周恩来意味深长地说道:“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同我握手,我们之间已经有25年没有交往了。”尼克松激动地说:“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后来,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的手一接触,一个时代宣告结束,另一个时代宣告开始了。”
1972年2月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