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认真成就一切

王选:认真成就一切

王选的父亲是一个认真得几乎刻板的人:他给别人写信,要用复写纸留一份底稿;收到别人的来信,不但按写信者不同而分档,而且还要按来信时间的次序整齐地排好。有一次,校友会让他负责发邀请信,他不但给自己写了一份,还同样贴上邮票通过邮局寄给了自己。王选看到了,很奇怪,问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父亲很严肃地回答他说,做事要养成认真的习惯,一切都按照规则办,习惯成自然,这样不管做什么,都不会出漏子了。也的确,父亲做了一辈子会计,不但没出过任何差错,还做得非常出色。受父亲的影响,王选也养成了凡事认真的习惯。读小学时,他负责班级的墙报工作,看到别人的字迹非常潦草,他干脆自己重新抄写一遍再贴上去。

1958年,王选参与研发第一台“红旗机”,因为经常连轴转工作,偏偏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吃不饱饭,他的身体越来越糟,连出门的力气都没有了。1975年,为了研究“汉字精密照排”,他不顾虚弱的身体,每天挤公交车到中国科技情报所查阅外文杂志。因为没有经费来源,为了节省五分钱,每次他都提前一站下车步行。因为没钱复印,他总是动手把资料抄在本子上,一抄就是大半天。笔迹密密麻麻,却都整洁清晰。

查阅了大量资料后,王选了解到,英国一家叫做蒙纳的公司正在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机,但还处于研制阶段,能查到的资料非常少,而且都反映困难重重。这个时候的中文印刷业却还停留在汉字的“铅与火”时代。在这样的形势下,他决定,直接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机!王选认为,研制汉字照排系统,首先要解决汉字信息的存储问题。模拟存储没有发展前途,必须采用“数字存储”的技术途径,即把每个字形变成由许多小点组成的点阵,每个点对应着计算机里的一位二进位信息,存储在计算机内。但他与妻子陈堃一分析,就被汉字字形庞大的信息量给震住了。

困难还不止这些。这个时候,王选只是北大一个默默无闻的助教,许多人对他提出来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这个概念都嗤之以鼻,觉得这不过是他的数学畅想曲,甚至有人说这是他骗人的把戏,图的不是名就是利。还有人说,计算机时代是汉字的末日,要想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必须要走拼音化的道路,想搞汉字照排,是痴人说梦!

那天,听到这些风言风语的妻子一回家就气得把资料扫了一地,哭着说:“我们不干了!太难了!”看着妻子气愤又气馁的样子,王选想起父亲说过的话,只要认真,就不会出错,只要认真,什么事都一定能做好的。他给了妻子一个拥抱,安慰她说:“别管别人怎么说,我们好好做自己的事就好了。”

安慰好妻子,他又弯下腰,把地上的资料全捡起来。然后,他安安静静地坐下,拿着一本字典,对着上面的汉字看了又看。突然,他发现,汉字虽然繁多,但每个汉字都可以细分成横、竖、折等规则笔划和撇、捺、点、勾等不规则笔划。他激动得大叫起来:“我们可以用轮廓加参数的数学方法描述汉字字形,这样可以使信息量大大压缩!”

理论上方向是有了,但要真正实现,却要面对很多技术难题。王选和同事们昼夜轮班工作,却不断遇到困难。漫长的十几年过去了,王选的研究还是一直没有结果,对他的各种嘲讽和质疑更是一直没有停息过。最后,连与王选合作的单位都失去了信心,撤走了协作人员,王选的硬件组走得只剩下王选和吕之敏两人……就在这样灰暗的日子里,王选仍然坚定信念,拒绝了一个港商以月薪6万港币的薪酬邀请他去香港工作的机会、也拒绝了麻省理工学院邀请他过去继续研究,并承诺负责他的所有费用的机会。王选告诉对方:中国的汉字输出问题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

不管压力多大,王选仍然坚信自己只要认真去做,就一定能成功。从1975年到1993年的18年间,王选夫妇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甚至有一年,夫妻俩只用一块豆腐就对付着过了除夕。不管出现什么问题,都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终于,王选和同事们研制成功了更先进的华光Ⅳ型系统。1988年,《经济日报》印刷厂卖掉了沉甸甸的铅字,成为我国报业第一家“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报社,从此,国产激光照排系统开始在全国推广普及。1989年底,来华研制和销售照排系统的英国蒙纳公司、美国王安公司等先后放弃竞争,退出了中国。

对于自己的成功,王选说,没有别的,就是认真做好想要做的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