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任何知识都是有用的
从父母的嘴里,冯玉祥体会不到他们说的祖上有多么显赫的地位,家境有多么的优渥。在冯玉祥的眼里,看到的更多是父母对于鸦片的痴迷,经常是家里仅有一点钱,父母也把它挥霍在鸦片上。更可怕的是有时烟瘾犯了,家里没有了钱,就会把家里稍微值点钱的家当,拿到典当行当了钱来购买鸦片。
面对这样的父母,可以想像冯玉祥从小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也没有穿过一次新鞋子。唯一值得庆幸的一件事,就是读了三个月的私塾,这三个月的私塾原本也没有冯玉祥的份,是为他哥哥准备的,谁知哥哥却当兵走了,最后好事落到了冯玉祥的头上。
这三个月让十二岁的冯玉祥第一次明白,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私塾先生在这段日子对冯玉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现在你认为读的那些书没有用,但等到有一天,你就会发现都是有用的。
三个月后,十二岁的冯玉祥成为了清政府军营中的一员。本来十二岁是不可以入伍的,但长得高高大大的冯玉祥虚报了自己的年纪,冯玉祥心里清楚,像他这样的男孩子呆在一贫如洗的家里,不出来当兵吃上皇粮,不是被饿死,也会被父母的鸦片烟呛死。何况当兵还给饷银,虽然少,但对于穷困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笔收入。
在军营里,冯玉祥虽只有十二岁,但却比一般的人高,而且气力过人,人们都称他为“冯大个子”。冯玉祥才不管人们怎么称呼他,他只知道到了部队,就要出人头地,就得想办法成为军官,拿到更多的饷银,寄回家里,让自己的父母能够有余力养活弟弟妹妹,让弟弟妹妹能够看到这个家还有点希望的影子。
可怎么引起军官的注意,怎么从士兵当中脱颖而出呢?冯玉祥想来想去,终于发现只要拥有一副好嗓子,能够喊合格的口令,工资就能够高一点,就能够实现从士兵中的第一次突围。于是,冯玉祥每天一大早的第一件事,就是练嗓子,对着天空大喊大叫,每当他的声音在军营里回荡的时候,别的士兵就对他怒吼,冯大个,你是不是有病,你不睡觉别人也不要睡觉?冯玉祥才不管这些,他有时候走在路上,也是一边走一边喊操,别人一听,都说他神经病又发作了。
春去秋来,四年的时间过去,冯玉祥终于练出了一副喊操的好嗓子,也终于升职为喊操员,月饷也一下子可以拿到四两八钱的银子了。但冯玉祥不甘心,他开始向更高的方向努力,他读《操法》《阵法》《孙子兵法》等在军队用得着的书。可他就三个月的私塾底子,有些文章一看犹如看天书,但冯玉祥却不肯罢休,他到处向人求教。有时为了一句话,他弄不懂,他也会半夜去敲人家的门请教。
就这样一个字,一句话地学习,可他白天要操练,晚上又要看书,和他一起的士兵,都说冯大个不会疯掉,也会累死。还有些却说他一个士兵却要去想将军的事情,这不是自己在给自己找死吗?冯玉祥根本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他只会对那些好心劝他放弃的人说,我就是想多读一点书,让自己活得尽可能地明白一点,否则我这一辈子也会像身边的人一样,一生庸碌无知,只知道坐吃等死,那就会很可怕。
一些老兵看不惯冯玉祥的行为,就故意和他作对,有时候干脆把冯玉祥看书的桌子掀翻,说你喜欢看书写字,我就喜欢掀桌子!冯玉祥并不和这样的人一般见识,别人爱掀,他就换个地方继续自己的看书写字。还有些人把冯玉祥晚上看书的蜡烛夺走,说,蜡烛不是发给你一个人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份!冯玉祥也不争,自己掏钱购买蜡烛看书。又有人说他的蜡烛火影响别人睡觉,冯玉祥又想个办法,在床头的墙上掏一个洞出来,把蜡烛放在里面,外面糊一层白纸,把头凑在洞里看书。
但嘲讽冯玉祥的声音仍不断,说冯玉祥是想当官想疯了,冯玉祥仍不计较别人说什么,还是只看自己的书,他的心里明白,如果自己不想一辈子和这样的一群人呆在一起,自己就必须做出改变,让知识来武装自己。
冯玉祥是对的,他的勤学苦读让他每次考试的时候都获得第一名,并在1903年被保荐六品军功,于一年当中获得两次晋升的机会,但冯玉祥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学的机会,他还把一位落魄的山东秀才请到家里,每月给他点钱,让他给自己讲解《论语》《孟子》,以及各种古诗词,古兵法。正是这样痴迷学习的经历,最后成就了冯玉祥的一生。
所以我们说,一个人什么时候都必须学习,任何知识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后都会是用得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