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奇心理:设下悬念,秘而不宣

猎奇心理:设下悬念,秘而不宣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猎奇心理”理论,“猎奇心理”属于一种人的心理活动,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心理。猎奇心理就是:想要去做别人不让你去做的事,一定要看个究竟,并且好奇心特大。“猎奇心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奇心理。在人际之间的沟通上,我们也可以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说话留三分,设置悬念”,能帮助我们掌握沟通的主动权。这一心理技巧是先将自己的思路引入对方思维的轨道,然后,把对方置入困惑的境地,点燃对方的帮助欲望。说话留三分,又可以称为“吊胃口”,你可以先说出令人深思的话语或者出人意料的现象,在这时候秘而不宣,吊住对方的胃口,在对方不断地追问之下,这时你才提出自己的要求,这时你就掌控了沟通的主动权了。

老李是个典型的大忙人,最近他为一项工程策划任务繁忙,己经好多天都没有和孩子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了。

一天晚上老李加班到9点多,工作了一天很累还有点烦。回到家中发现孩子还没有睡在等他。孩子开口说道:“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老李回答:“什么问题?”孩子好奇地问:“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在这等我不去睡,就是为了这个问题吗?无聊!”老李有些生气地说。“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孩子几乎用哀求的口气问他。老李回答说:“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元。”“哦,”孩子低下了头,接着又说,“你可以借我10个硬币吗?”老李发怒了:“开什么玩笑,现在就回去睡觉。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没时间和你闹着玩。”

老李平静下来,意识到自己刚才对孩子太凶了,他走进孩子房间问道:“为什么你无缘无故想要硬币呢?”“这些钱都是我存的,不过还差10个硬币,如果我有了20个硬币,我还有一个小小的请求。”老李有点好奇:“什么请求?”“我可以用这20元钱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下班了,我想和你一起到外面吃晚餐。”孩子开口说道,老李哈哈大笑:“就这啊,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没问题,明天我提前下班,咱们好好吃一顿。”

孩子先以“问薪”设下悬念,等老李到9点仅是为了问一句“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这个问题显得突兀而奇怪,然后再以“借钱”设悬念:“平时很少要过钱”的孩子竟向自己开口借10个硬币,以致“老李发怒”,而后为了解开疑团,老李主动询问,孩子趁此机会提出“要求”,老李在欣喜之余便答应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所谓好奇心,指的是人们在遇到新奇的事物时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及提问的心理倾向。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不满足的心理的,而好奇心就是人们希望自己能够知道或了解更多事物的不满足心态。与人沟通中,假如能巧妙设下“陷阱”,激起对方想了解你的欲望,那么你的目的就有可能达成了一大半。

当然,“说话留三分”也是需要技巧的,凡事都要有个度,“说话留三分”也不例外。在适当的时候戛然而止,说出你的风采,一句机智的妙语胜过一摞劣书。

1.故意说错话

在沟通过程中,不妨故意说错话,但话到中间却又巧妙一转,比如,如果你有求于他人,你可以在此时表示自己的歉意“不好意思,这些话不该说的,其实我不想让你知道我现在的处境”,激起对方的好奇心,追问之下,再假装无奈地说出自己目前的情况,顺势提出请求,相信对方会乐意帮助你的。

2.设下“陷阱”

依然是以求助为例,有时候,对方可能根本不知道你有求助的意思,所以,你要巧妙设下“陷阱”,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行为透露给对方“自己有可能出事了”,这样对方反而会主动问你“出了什么事”“需要帮忙吗”。

3.设悬念

如果对方主动问你“出了什么事情”,你可以设计悬念“我也不知道怎么说……还是不要跟你说好了”“其实都是小事,你还是不要知道好了”,点燃对方帮助的欲望,这样对方会继续追问,迫切地想了解你的情况,甚至主动提出给予你帮助。

可见,在沟通中,我们能在说话时巧妙留三分,恰到好处地留下“悬念”,这样会使对方在回旋推进的言论中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继而激发无穷的兴味,有效地影响对方心理,最后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