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不偏不倚
陈元方在小时候就显露才华,能言善辩。他的父亲是一位廉洁正直的大官,和他交往的朋友也是志趣相投者。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小元方对很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当他11岁时,和他父亲交好的袁公邀请他们一家人到府邸做客。袁公非常喜欢这个举止大方、机敏灵活的孩子,一看见他就拉住他的手温和地问:“听说你读了很多书,很聪明。今天我要问你一个问题,你可要好好回答!”
小元方恭恭敬敬地回答说:“您尽管问,只要是我知道的我一定言无不尽。”
“你父亲在太丘做官,那里的百姓特别爱戴他,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陈元方不无自豪地说:“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家父。他在太丘为官数年,一心想着造福百姓。他除暴安良,严格按照法制惩处那些奸恶之徒;对那些贫穷人家他乐善好施,想方设法改善他们的生活。对于这样恩威并重、正直廉洁的父母官,老百姓们自然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袁公夸奖陈元方说:“你小小年纪就能看到事情的本质,实在是不简单啊!”
袁公有心要见识一下这个孩子的乖巧,还想试他一试,沉吟片刻,笑着说:“我对你父亲也很敬重。以前,我在邺县担任县令,在那里也深得民心,并且治理的方法和你父亲相差无几,都想让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小元方不失时机地赞叹说:“家父经常在我们面前提起您,对您的政绩我也早有耳闻。您和家父是‘英雄所见略同’,正应了那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听了小元方的一番话,袁公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抚摸着他的头说:“你真是能说会道!我还有一个问题,你要如实回答!”
“我一定按您的要求回答,只怕我年幼无知,说话有失轻重,有失礼的地方,请您不要放在心上!”元方一板一眼地说。
“我和你父亲的为官之道相差无几,在你看来,是谁学谁呢?”袁公说完,就看着元方如何回答。
只见小元方略略思索,说道:“以前的周公和孔子,尽管出生在不同的年代,但是他们在政治上的观点不谋而合。他们都施行仁政,为百姓着想,受到了人民的爱戴,流芳百世。”
小元方接着说道:“但是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谁能说清楚这两个大圣人哪个是老师,哪个是学生。就我看来,这也没有必要。您和家父也是如此。”
袁公见这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小元方既没有看轻自己,也没有故意贬低他的父亲,而且还把自己和古代圣贤作比,感到欣喜不已。他对小元方赞不绝口,叹道:“后生可畏!家门大幸啊!”
古人言中庸之道:中者,正也,即为不偏不倚。无论做人处世,都以此为标准。所以,我们今天仍要继承这一传统。因为中庸之道,圆而不滑,不得罪任何一方乃是聪明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