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缺乏责任心的孩子?
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出漠不关心,缺乏基本的责任感,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家长不太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想替孩子完成,希望能为孩子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一心想让孩子成才,在这美好愿望的驱使下,许多父母心甘情愿、尽其所有、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把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的肩上。结果却是孩子缺乏奋发向上的愿望,缺乏责任心。正确的做法应当是:
第一,言传身教。孩子的责任心需要父母言传身教从小培养。订立责任合同,让孩子明白该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将会受到哪些惩罚。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楚地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并且与处罚联系在一起。比如有的家长把洗青菜的家务活承包给孩子,要是没做好,便不能吃所有的菜。这样,让孩子知道了一个人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第二,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父母的包办行为会使孩子失去责任心,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就要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纠正他的不良习惯,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中要有明确的分工,父母应该分配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当然在刚开始的时候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帮助、检查和监督。特别是要明确地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不是父母的事。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目的就是要克服孩子的依赖性,培养独立性,也就是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去处理自己应做的事。
第三,让孩子懂得自己行为的后果。只有让孩子懂得自己的行为将会产生什么后果,他才会对自己的行为去负责任。在现实生活中,父母要试着把孩子生活中的每一项责任都放到他自己的身上,让孩子自己承担。比如当孩子遇到麻烦的时候,你应该说:“这是你自己选择的,你想想为什么会这样?”而不要对孩子说:“你已经努力了,是爸爸没有帮助你。”虽然只是一句话,却反映出了观念的不同。如果你无意中帮助孩子推卸了责任,孩子将会认为自己无须承担责任,这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是很不利的。
第四,让孩子体验成功。当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家长要给予积极肯定。因为任何成绩都是在克服困难的基础上取得的。家长的表扬与肯定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增强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孩子明白自己能做很多的事、自己应该做很多事并且能做得很好。同时,父母要教育孩子帮助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孩子有麻烦的时候,往往需要他人的帮助,同样,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也需要孩子伸出援手,提供帮助。当孩子感受到被帮助人的感激之情时,孩子会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提高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