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一种不易做到的强大
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去做一件事不难,但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去做一件事特别难。前者是他律,后者是自律。自律代表着和自己的惰性、欲望等作斗争,而惰性、欲望都是人的本能,如长在心里一样,无法根除,所以自律的过程大多是痛苦的。
每一个孩子都经历过做寒假作业和暑假作业,可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到了快开学的时候才意识到,作业还有一大半没有做。于是慌了、急了,废寝忘食地去做。不但心情弄得很紧张,精神和身体也很疲累。其实每个孩子都知道,如果每天都做一点,完全可以很轻松地完成,但就是做不到。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人监督。有时父母可能会督促,但也只是说说而已,没有具体的监管措施,更没有具体的惩罚措施。于是孩子就在一天天的懒散中度过,而临近开学不得不拼命地赶作业,甚至有时候真的赶不完,受到老师的批评。
很明显,这种情况是缺乏自律精神。所谓自律,就是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主动地做每一天必须要做的事,按照时间安排,有序地完成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计划。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知道自律的好处,但就是做不到。为什么呢?因为自律违背了人的天性。人的天性是什么?是自由,即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可是自律需要约束自己,即不想做什么的时候也必须去做什么。这就让人非常痛苦。而逃避痛苦追逐轻松、舒服、自在、快乐是人的本能。也就是说,人的本能就是不想自律。
可是我们不能按照本能活着。首先,社会不允许。因为活着需要食物,需要资源,这些需要通过竞争获得,参与社会竞争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而这就必须约束自己。其次,完全按照本能活着会更痛苦。想什么时候玩就什么时候玩,想什么时候睡觉就什么时候睡觉,想什么时候学习就什么时候学习,开始可能会觉得幸福,但长久下去你会发现,没有按时吃饭、睡觉、运动,身体垮了,精神萎靡了;没有好好地去学习、工作,学习技能和工作技能都下降了,无法很好地获取生活资源了。最后,生活彻底乱了,人陷入了更大的痛苦之中。
如果说自律让人感觉痛苦,那么不自律会让人更痛苦。
区别在于,自律的过程会有些痛苦,但结果会让人幸福。而且一旦自律变成了习惯,过程也不会觉得痛苦;而不自律虽然过程中感到舒服自在,但结果会让人痛苦。而且一旦不自律变成了习惯,过程也不会多幸福。因为生活就是需要有一定的规律,白天就是需要活动,夜晚就是需要睡觉。若违背了这个自然规律,必然会给自己带来痛苦。
综上所述,自律给人带来的益处更大。所以有句话叫作“越自律越自由”,意思就是说绝对的自由(按本能而活)并不能带来真正的自由,人反倒成了欲望的奴隶;而相对的自由(自律)才能带来真正的自由,即心境上的自由。其实也是告诉我们,人活着就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我们都是在一定的规则里去尽量获得心境上的自由,而能做到这一点的人非常强大。因为这需要跟自己的欲望作斗争。其实,与其说人的天性是自由,不如说人的天性是欲望。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完全按欲望而活,人永远得不到真正的自由。
无论是从社会的层面,还是从心灵的层面,我们都需要自律。
无数人都曾验证过,自律确实很难做到,包括我本人。这就需要我们从心理层面作深刻透彻的分析,让我们发自内心地认同自律的重要性,同时弄明白这么重要的事情我们为什么做不到,这是自律的第一步。那么第二步就是具体的实施措施。在讲具体的措施之前,我需要先讲一个我身边的自律达人的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她是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也是一个妈妈,同时又是一个产量非常高的作者。她是如何身兼数职,并做得非常好的?
早上5点钟起床,写作两小时,然后吃早餐送孩子去幼儿园。
上午8点到12点是上班时间。
中午除去半小时的吃饭时间,12点半到2点,再写作一个半小时。
下午2点到5点半,上班。
下班后到晚上这段时间,8点到9点她会跑步一小时,其他时间几乎都用来陪孩子。如果孩子睡得早,就看一会儿书或学一会儿英语,但保证在11点前睡觉。
周末的时间分成四大块,分别用来休息、陪孩子、看书、写作,会和孩子、老公到公园或郊外游玩。
节假日安排一家人国内游或国外游。
平时随身带着笔记本和书,利用碎片时间读书写作。
她严格执行这个时间安排,几乎从未破坏过。她也没有屏蔽朋友圈、微博这类社交媒体,但生活并没有受到社交媒体的影响。
结合我朋友的案例,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究竟该如何做到自律?
1.用“理想小人”和“目标小人”来监督自己
没有任何理想或目标的人能做到自律吗?我认为很难。除非那种生来就很自律的。因为理想或目标是精神动力和精神指引,在它的感召或推动下人更容易行动起来。例如,我那位朋友以前过得也是浑浑噩噩的,睡懒觉、吃零食,熬夜看电视剧,于是,她变成了一个大胖子。直到两年前,她再也无法忍受自己,于是她决定健身,同时重拾少年时的梦想——写作。她很快行动起来,从决定到行动似乎并不难,因为理想和目标就像是一个人一直在冲她喊:“加油!加油!”同时,理想和目标好像也在监督她,每当她想懒的时候,内心那个“理想小人”和“目标小人”就对她说:“你忘了你的理想了吗?你忘了你的目标了吗?”于是她不敢懒了。所以,理想和目标很重要,没有它们,光靠那些干巴巴的方法是很难打败欲望的。
那么孩子也可以通过理想和目标自律起来。例如,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在哪方面取得成绩,要具体一些,并把它写下来:我想成为一个拥有音乐天赋的人,我的目标是今年考到钢琴几级。理想可以抽象一些,但目标一定要具体,只有具体的目标才能执行。如果只有理想没有目标,如我想成为一个拥有音乐天赋的人,但怎么成为呢?到哪一步才算是拥有了音乐天赋呢?如果不去制订,就无法展开行动,那么理想就只能成为一个缥缈的、永远无法实现的理想。
2.用时间表给自己心理强化
可以看出,我的朋友是严格按照自己的时间表来自律的,尽管她这个时间表未必写下来。时间表的作用是对自己的时间、精力、情绪等进行管理。人一天只有24小时,精力也是有限的,情绪也有可能会不稳定,而人每天要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都不止一件,不规划一下,有可能会拖延,导致做了这件做不了那件。同时,时间表对自己也是个监督:这个时间段有没有做完这件事,如果没做,是不是要小小地惩罚一下。比如暑假期间,几点起床吃饭,几点做暑假作业,几点玩耍,几点看电视,几点睡觉,列个表格,做完一件打一个√。同时注明,如果哪天没做作业,就惩罚自己第二天不许看电视。这样做是给自己一个仪式感,强化自律的习惯。当习惯形成以后,这个表格也可以不需要,因为时间表已经在自己的心中了。
3.每一个时间段都要专注
我的朋友说,她做每一件事情都非常高效,别人写一篇文章需要三四小时,她只需要两小时。不仅是因为她能力强,更是因为她专注。没错,做不到专注,制订了时间表也没用,因为每一件事情都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那么整个计划就会被打乱,所以每一个时间段都要专注。自律是为了有一个高效的人生,而高效才能达到自律。时间表里有专门玩耍娱乐的时间,所以学习的时候就专心学,玩耍的时间就专心玩儿,而不是一边学一边玩儿。无法专注不仅会造成拖延,还会让自己不快乐,学习的时候惦记着玩儿,玩儿的时间惦记着学习,心情始终不能放松,玩儿的时候可能还会有罪恶感,无法享受每一件事的过程。
4.在心理上对长期压力进行分解
孩子为什么不能坚持天天做暑假作业,因为他知道,这不是一两天能做完的事情,今天不做也没关系,反正还有明天、后天。也就是说,因为有明天可以依赖,所以今天就可以偷懒。另外,做一件事需要耗费心理能量,而坚持需要耗费大量的心理能量,这让人感觉到累。逃避累也是人的本能。
但是,如果这不是一件长久的事情,没有明天可以依赖,今天必须做完,孩子就不会偷懒。所以不妨把长期目标变成短期目标,把暑假作业量化,每天做两页,今天做完两页,就不再去想它,明天的目标是明天的事。通过这种方法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执行上的难度,因为如果每天都想着有一件事没有做完,整个过程都会充满心理压力,有时会因压力过大索性不做,所以不妨在心理上对压力进行一下分割。如果只是把长期目标量化,心理上不去做这样的调试,那么还是不容易做到自律。
5.扔掉一部分欲望或目标
有一段时间我买了好几个网络课程,但我发现我完全没有那么多时间听,每个课程我只听了一两次就再也没有听过了,浪费了钱不说,也让我谴责自己:你怎么总是做不到自律?其实我是没时间。一个人利用时间的能力再强,能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若时间表里罗列的事情过多,超出了自己所拥有的时间和精力能做到的范围,那怎么也是做不完的。这时,并不是你不自律,而是太贪婪。所以,要暂时扔掉一部分欲望或目标,先完成一部分事情,再在自己的时间表添加其他的事情。
6.体育锻炼是必需的
若要专注、高效地完成自己时间表里的事情,需要有好的体力和精力,否则想要学习的时候困了,想要起床的时候起不来,谈何自律?我的朋友之所以能做到自律,和她每天晚上都跑步一小时分不开,运动后晚上睡觉会更香,别人需要睡七八小时才能保证第二天有精力,她只需要六小时。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坚持跑步几十年,才能坚持写作几十年。所以,若想做到自律,体育锻炼是必需的。同时,运动也是一种自律,还能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7.随时满足自己合理的欲望
我的朋友常常在读书写作的夜晚给自己点一份外卖大虾,说这样工作起来更有动力。是的,自律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但它同时又是一件乏味和痛苦的事情,因为它要重复,要坚持,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所以,如果这个过程中没有一点奖赏和安慰,那么人是很难做到长时间的自律的。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所以,父母不妨时不时地给孩子一点奖赏和安慰:在孩子学习的时候,给他一杯他最喜欢喝的饮料;在他做得比较好的时候,给他买一个他最喜欢的玩具。既然自律要克制人的欲望,那么最好的奖励和安慰就是时不时地满足一下孩子的合理欲望。自律是为了创造生活,但若只创造,不享受,自律就没有意义了。但若只享受,不创造,人也会变得空虚。所以,一边创造,一边享受,才能维持心理平衡,使自己愿意长期自律下去。
8.太多的他律会破坏孩子的自律
一些父母有这样的习惯,怕孩子不自律,所以紧紧盯着孩子,不停地督促孩子“该起床了,该做作业了,该睡觉了”,甚至还会全程监督孩子做作业。可父母却没有意识到,正是这样的行为使孩子失去了自律能力。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想一下,如果早上总有人叫自己起床,自己还会操心按时起床这件事儿吗?不会的。因为有他律可以依赖,所以人就不需要自律了。因此,太多的他律会破坏自律。自律也是需要调动心理能量的,如果做什么事情都有父母提醒,孩子也就懒得自己提醒自己了,那么他就无法形成自律的习惯了。而且,过多的他律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不信任,不相信孩子可以做到自律。所以,可以在孩子做不到自律的时候提醒一下他,但不需要过多的督促和提醒。
9.从不自律的后果中学会为自己负责
如果品尝到了不自律的可怕后果,孩子或许就会对自律真正重视起来。例如不按时起床,迟到了,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如此难堪的场面终于让孩子意识到明天必须按时起床。所以,如果孩子的自律能力不好,那么不妨放任他一两次,让他品尝一下不自律的可怕后果,让他意识到不自律毁坏的是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从而认识到必须自律起来,这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不自律会摧毁一个人的心智、外貌、身体乃至整个人生。而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手段,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自律不容易做到,但一旦做到,孩子的人生一定会产生跨越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