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你的假设有问题,别想误导我”|预设谬误
生活中,有一些论证是依赖于假设的,即用那些被认为理当如此的、有力的预设或背景信念去做论证。但是,如果论证一个存在争议的信念理当如此时,它就犯了预设谬误。
所谓预设谬误,简单来说就是,假设不正当,却还通过精确的论证来表述。换而言之,假定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所以结论也不成立。这一谬误包含多种形式,我们可以结合一些例子分别再来看一下。
·预设谬误形式一:争议前提
在许多有关冲突议题的日常论证中,争议前提的谬误比较常见。
前提1:在堕胎的过程中,胎儿被故意杀害了。
前提2:胎儿是无辜的人。
前提3:故意杀害一个无辜的人是谋杀。
结论:堕胎属于谋杀。
我们来看看这个例子,前提1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前提2和前提3却存在争议:胎儿到底是不是人呢?这是有争议的,故而不能用来作为论据,除非已有充分的理由来支持这些前提。要避免这样的谬误,我们就要保证不让前提含有任何冲突的语句。
·预设谬误形式二:窃取论题
窃取论题的谬误,通常是要求听者直接接受结论,而未给出任何真正有价值的证据,故意隐去某个重要却存在争议的假设。换句话说,如果一个论证把它着手证明的结论假定为一个前提,那它就是窃取论题。
——为什么中国人爱说谎?
显然,看到这个论题时,我们应当论证“中国人是否爱说谎”,但说话者直接把“中国人爱说谎”这个命题作为事实来提问,其后也只就“为什么”来作答,而不去论证“中国人是否爱说谎”,这就是窃取论题。
·预设谬误形式三:复杂问句
复杂问句,是以问句预设了某些假设为真的方式来询问。这种谬误询问了一个只能够用“是”和“否”来回答的问题。当一个问句是复杂的,且掩藏着多个预设时,就必须逐个否定,不然就会导致对其他假定的肯定。
清朝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两个差役对庞振坤说:“你家养的贼,偷了这一带财主的东西,现在在衙门候审。”庞振坤一听,就知道是他之前得罪过的财主故意陷害。他想,贼应该不认识他,于是就跟着差役去了衙门。
到了街上,他向熟人要了一个纸盒,套在头上,把脸遮住,只留着两个眼睛。来到大堂上,他对县官说:“家里养了贼,实在没脸见人,所以才用纸盒遮住。”
县官问贼:“这就是你的主人?”
贼说:“是的。我在他家已经三年了。”
这个时候,庞振坤问那贼:“我庞振坤没什么名气,但我这个庞大麻子是远近闻名的。你在我家里住了三年,你说说看,我是大麻子还是小麻子?是黑麻子还是白麻子?”
贼愣了一会儿,心想,还真是个厉害的角色,我得说一个“活话”。于是,贼回答说:“你这个麻子,不大不小,不黑不白。”
这时,庞振坤取下纸盒,说:“县太爷,您看我脸上,哪儿有麻子?”
原来,这个贼是财主买通的一个地痞混混。结果,此人被判了诬陷罪。
我们看得出来,庞振坤询问贼的那一句话——“我是大麻子还是小麻子,是黑麻子还是白麻子”,就是一个复杂问句。无论对方怎么回答,都相当于承认了这一虚假的预设,即“主人脸上有麻子”。
在生活中,当有人向我们提出这种复杂问句时,一定要注意辨别其中所包含的预设的真假。因为诡辩者通常为了达到诡辩目的,会刻意制造复杂问句,诱惑我们落入他的陷阱。反之,如果我们身处需要辨别真伪的场合,也可以用复杂问句来探听虚实。
·预设谬误形式四:虚假选言
众所周知,选言是有两个命题或“选言肢”的复合命题。所谓虚假选言,就是一种推理错误,会影响选言前提的论证。
当论辩者给出一个选言前提,而该前提表达了穷尽的、不相容的选言肢时,我们必须判断实际情况是否是这样。
——要么所有英国大学都把项目完全转变成在线课程,要么所有英国人都将破产。
这个论证中就犯了虚假选言的谬误,因为前提1的假设是不可靠的。
要避免虚假选言,我们在评估一个具有选言前提的论证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1.断言所提供的两个极端选择肢是不是仅有的可能选择?
·2.选择肢是否被假设为不相容的?
·1和2在事实上是否为假?
如果所有的答案都为“是”,那么这个论证就犯了虚假选言的谬误。
·预设谬误形式五:例外谬误
例外谬误是削弱论证的另一种预设谬误,即当一个论证判定某个情况符合某个普遍规则或原则,但事实上这是一个例外情况时,该论证就犯了例外谬误。
假设,某人做了这样一个推理:
——狗是友好的动物。
——我的皮皮是一只狗。
——皮皮是一只友好的动物。
假设,皮皮最近咬了某人的6个朋友,以及3个陌生的路人,那我们要如何判断这个论证?通常来说,“狗是友好的动物”是真的,但这个规则对于皮皮来说并不适用,某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忽略了这个规则也有例外情况。所以,他的推理属于例外谬误。
在生活中,我们要如何避免例外谬误呢?
牢记一点:通常为真的原则可能并不总是真的,有时也有例外。即使是最佳的原则也有例外,并且如果一个原则被滥用,就会产生例外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