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坚持不懈
看到做事情半途而废、三心二意的孩子,父母往往会感到发愁,有些孩子因为害怕甚至不愿意开始,那么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如何应对成长的艰难?如何面对不如意的生活呢?为了让孩子将来有能力去独自应对生活,父母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好习惯。
现代社会有很多孩子都有很浓的畏难心理,这是因为他们在家庭生活中有什么愿望都能得到满足,有什么欲望都会被父母实现,所以他们越来越骄纵。他们从未感受过失败的滋味,也从来没有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而付出努力,哪怕只是遇到小小的困难,他们第一反应就是要放弃。还有一些孩子为了避免付出辛苦,索性选择了彻底逃避。
对于6岁的孩子而言,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所以需要适应,需要学习。在适应小学阶段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孩子会面临很多困难:有的孩子姓名的笔画比较多,那么在学习写名字的时候,他们感到非常困难,写着写着就不愿意继续写下去了;还有些孩子看到自己不能够顺利地学会写名字,甚至哭起来。对于这样脆弱的孩子,父母如果不能够早早地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表现就会更加糟糕。
对此,很多父母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例如,每当看到孩子畏难的时候,父母就会代替孩子去做很多事情;每当看到孩子不能够把事情坚持到底的时候,父母很少要求孩子要坚持,而是会同意孩子半途而废。父母这些行为都是在助长孩子的脆弱,对于培养孩子顽强不屈的意志没有任何好处。
要想让孩子学会坚持不懈,就要知道孩子为什么做不到坚持不懈。从年龄的角度来分析,6岁的孩子保持专注力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他们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如果事情本身的难度比较大,也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他们就无法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在心理学上,对于能否坚持完成一件事情,有一个术语,那就是坚持度,指的就是孩子能否持续地面对困难,直到战胜困难。如果孩子的坚持度很高,那么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他们就能排除万难,坚持不懈;如果孩子的坚持度很低,那么即使遇到只有一点点难度的事情,或者是面对之前从未尝试过的事情,他们也会感到畏惧和退缩,从内心认为自己根本不可能做到,所以就情不自禁地选择了放弃,甚至一遇到困难,马上就选择了放弃。
孩子很小的时候,坚持度就有所体现。例如,孩子2~3岁开始学习拼搭积木,有的孩子能够用积木拼搭出非常复杂的东西,而有的孩子却只能用积木拼搭出简单的东西,并且只玩很短的时间就会放弃,这就是坚持度影响了孩子的快乐,影响了孩子能否全心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
当孩子的坚持度不能让我们满意的时候,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地培养孩子,让孩子坚持不懈,这何尝不是父母的坚持度更高的表现呢?每个孩子都应该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尤其是在面对难关的时候,更是要能够做到迎难而上,这样才能够坚持成长,扫清成长道路上的一切障碍,也才能够变得更加坚强。
也有一些父母急功近利,在看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表现不能让他们满意的时候,他们总是会否定孩子,或者给孩子贴标签,责问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呢?你就不能够表现得好一点吗?”父母可能觉得对孩子说这些话没有关系,实际上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严重的伤害,也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要想让孩子更加坚持,最好能够让孩子获得小小的成就感。对于孩子来说,小小的成就感就能够激励他们战胜动摇的内心,让他们更加全力以赴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而成就感是通过父母对他们的激励得到的,所以父母不要再对孩子说那些泄气的话,而是要多多激励孩子,让孩子更勇敢地去做一些事情。
6岁的孩子正处于学习的重要阶段,在孩子学习新技能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和示范。如果为了激励孩子,父母还可以与孩子之间开展比赛,例如,在比赛过程中,虽然我们轻而易举就能赢了孩子,但是为了让孩子对比赛更加充满热情,更愿意投入比赛,我们也可以假装输给孩子,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够体验到比赛的乐趣。这何尝不是帮助孩子坚持下去的好方法呢?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做每件事情都是有一定难度的,都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父母要想让孩子体验到成功,就要激发孩子的自信,父母要想让孩子能够坚持不懈,就要让孩子能够战胜困难,向着成功不断地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