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诊断与治疗(二)

强迫症的诊断与治疗(二)

案例

赵晓敏是一个正在高二读书的女学生,出身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她所在高中的老师,平时对她的管教也比较严,她也知道刻苦,在各方面尽量不让父母操心,在外人看来,她家绝对是一个美满家庭。近年来,随着社会上对尊师重教的倡导,晓敏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在不断提高,前些日子,她家又有一件喜事进门,学校分给她家一套三室一厅的住房。星期天,晓敏和父母一起高高兴兴地去看新房。新房就坐落在南湖公园附近,是一幢新的大楼,她家住的是7层楼。进了屋,一家人看看这,摸摸那,还不停地设计着这里放啥那里摆啥,高兴的心情难以言表。晓敏最先到了阳台,“快来看,景色多美!”她招呼着父母。是的,她家的阳台正对着公园,公园里杨柳依依,游人三三两两,正值夕阳西下,宁静的湖水被夕阳的余辉映得通红。一家人陶醉在这现实的美景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里。晓敏更是趴在阳台上,向外倾着身子观赏。

突然,晓敏惊叫一声扑到妈妈的怀里。只见她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爸爸和妈妈只好将她抱进屋内。晓敏有气无力地对父母说:“刚才看到楼下的行人时,我心中忽然涌上要跳下楼去的念头,可怕极了。”从此,晓敏再也不敢上自家的阳台了,虽然有两次在父母的鼓励下试着上阳台,可都被自己要跳楼的冲动吓了回来,一家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分析

晓敏真的上了阳台就会跳下去吗?其实根本不可能,她的跳楼冲动只是一种强迫意向。强迫意向是强迫症的一种,也是一种最折磨人的强迫状态。患者常常为某种与正常心理相反的意向所纠缠,产生一些令患者感到害怕和紧张的冲动,虽然他们也知道这种冲动或意念是违反自己的意愿和人格的,但却难以摆脱这种不堪设想的状态。例如:患者走到井边时就出现想要跳下去的冲动;看到汽车就有撞上去的冲动;拿起菜刀就有杀人的冲动等等。事实上,冲动不等于行动,这类病人的认知很清晰,而且大都是一些办事认真负责的人,他们决不会真正做出这种行为,只是由于此种强迫意向似乎显得“强有力”,让他们不能控制从而反复出现在脑海里罢了。

和所有的强迫症一样,强迫意向患者虽然不会把冲动付诸行动,但却充满着焦虑和恐惧情绪。凡是强迫症患者,都会显得烦躁不安,缺乏耐心,性情急躁,时常为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担忧,害怕自己做出不利自身和他人的事来。这种焦虑和紧张,大都发生在一种强迫观念、意向或行为之前,越是临近,则越紧张,真正当强迫状态产生之后,这种焦虑就会得到一定的缓解。另外,当一些强迫观念、意向或行为出现前或出现时,许多强迫症患者感到很恐惧,他们可能表现出心惊胆战,手足冰凉。患者的害怕表现在两方面:其一,他们总是想抵制对己不利的想法和行为,总是试图避免它们出现,而这种想法和行为大都很顽固,所以他们就十分害怕自己无力防止自己痛苦的想法和行为出现,于是他们成天就在这种害怕和担忧中浸泡着,挣扎着。其二,当强迫观念或意向出现时,若与患者的人生观、世界观相违背,或与伤害和被伤害相联系时,这种恐惧感就会更严重。

走进强迫症患者的内心世界我们就会发现,强迫症好比是一棵树,患者体验和表现出的众多症状是枝叶,患者的“怕”是主干,患者的个性缺陷则是深深的树根。从个性方面看,强迫症患者往往表现出主观任性、自制力差、胆小怕事、优柔寡断、迟疑畏缩、过于谨慎、过于多虑等人格特点。他们的情绪体验往往倾向内部,老是从自己的内心体验中寻找答案,而不愿太多地观察事实,凡遇到困难和问题,就趋向于自我解决。自卑也是强迫症患者个性中普遍存在的,他们老是在内心深处或口头上重复着这样一个观念:我不行。而且他们会在多个方面,如学历、收入、外貌等体验到羞怯、消沉、沮丧和失意。正是这些个性缺陷,埋下了强迫大树的深根。“怕”则是强迫症向上生长的树干,强迫症患者有一种期待性恐惧,他们有一种抵制有害性行为想法的内心冲动,老是害怕有一些不利于自身的事件发生,这种种的“怕”,更加速了强迫症的生成。

强迫症这棵大树给多少人带来了苦恼,若除去它必须摧其干毁其根,其根非一朝一夕生成,改变也难。那么摧毁“怕”这一树干或许是个好方法,而对于强迫意向来说,满灌疗法是能较好地解决这个“怕”字的。

满灌疗法。满灌疗法是让患者直接暴露在感到焦虑的现实情景中,冲击他唤起焦虑,并以此矫正不良认知或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实施这种方法时应知道,焦虑与害怕都有一个发生、高峰、减弱的过程,如果第一次坚持住了,那么症状以后就会逐渐减轻。如赵晓敏的治疗,在父母的陪同下,她又来到了阳台,虽然一开始的跳楼冲动使她心惊胆战、冷汗淋漓,但她坚持着不倒退,咬紧牙关挺住了。有了第一次,以后便越来越轻松了。战胜了“怕”字,强迫症状就会消失大部分,而若在此基础上注意个性改造,那么强迫症之树就会连根拔起了。现在,赵晓敏家的阳台已经成了一家人观赏风景、谈天说地的好去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