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总结犯的错误

学会总结犯的错误

刘先生告诫自己的小孩说,他们只有两次让爸爸给他送东西的机会。因为,一次是忘记,两次是没记住,同样的错误再犯第三次就是故意了。

有一次,刘先生正在家里的时候,他的儿子打来电话说,自己的作业本忘在家里了,求爸爸给他送来。刘先生告诉他说:“这是第三次了,你没有机会了,不能送。”

“爸爸,这次的作业很重要,要是交不上来老师会打我的!”儿子请求着说。

“放心,打不死的,没有关系。”

做父亲的说起来好像很无所谓似的,但刘先生其实心中很难受,儿子被打,自己肯定也不好受。但为了贯彻自己的原则,他必须这么做。

刘先生说,自己的儿子当天回来以后告诉他,老师确实是打了,左手右手各五板,但是还不会死。不过,从那天起,儿子摆放东西的习惯就不一样了:晚上睡觉前,先把自己的东西都放在桌上,然后书包上放一张小纸条,写上第二天务必要带上的东西,第二天早上起来就按照纸条上的顺序一一收好。

刘先生说,这是儿子小学二年级的事了,但从那以后,到现在儿子已经读到了研究生,他再也没有为他送过任何东西。对于女儿不吃饭的问题,刘先生也有办法。他选了个周末,和太太约好,开始修理她。

到了吃饭的时间,刘太太去叫女儿,但小女儿像没听见一样,继续看她的动画片,看得蛮开心。后来刘先生和刘太太就按计划把桌上所有的东西全都吃光。

后来女儿饿了,跑到厨房打算吃饭,结果居然看到妈妈在洗碗,令她大吃一惊:“怎么洗碗了?”

“吃过了。”刘太太平静地说。

“吃过了,开什么玩笑!我还没有吃啊!”

“抱歉,我们以为你不饿呢。”刘太太轻松地说。

“那怎么办?”女儿放低声音,拉着妈妈的围裙说,“还有没有其他能吃的东西了?”

“没有了。”刘太太说。

女儿不信,跑去开冰箱,可她哪知道父母是计划好的,冰箱里也空空如也了。

“那怎么办啊!”女儿都快哭了。

“忍耐一下吧,只好等明天再吃了。”

女儿很委屈地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幽幽地哭了起来。做妈妈的当然十分心疼,有些动摇了,就对刘先生说:“你看怎么办?”

刘先生狠了狠心,笑着对太太说了一句话:“面对敌人绝对不能手软,否则功亏一篑!”

后来,刘先生和太太回到了卧室。半夜的时候,果然不出刘先生所料,女儿跑到父母的卧室来,推了推妈妈的胳膊,凄凉地说:“妈,我快饿死了。”

太太一听,条件反射似的几乎要立刻坐起来,刘先生闭着眼睛,看上去在睡觉,但他在被子里却一把抓住了太太的手,紧紧地按住。太太明白刘先生的意思,只好忍住,告诉女儿:“回去睡吧,天就快亮了,再忍耐一下。”

女儿只好回到房间,又一个人哭起来。刘太太忍不住了,很是心疼,可刘先生很坚决:“天快亮了,没事,饿不坏的。”

妈妈就是妈妈。天还只是蒙蒙亮的时候,刘太太就跳了起来,跑到厨房给女儿做早餐。结果黑乎乎的餐厅,已经有个人坐在那里了。这个朦胧的身影把刘太太吓了一跳,还以为自己撞鬼了呢!仔细一看,才看清那是自己的女儿,已经把餐具握在手里,看那神情,是死也不会错过这一餐!

从那以后,只要一叫女儿吃饭,这家伙就“咚咚咚”地跑过来,说一遍就行,特别有效。

还有一次,公司一个分厂的厂长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他对那位厂长说:“王厂长,这个问题我记得我以前说过。”

“我不知道。”王厂长一副很委屈的样子。

“不知道?王厂长,你这是第三次犯错:第一次,是1996年3月12日,因为那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我印象特别深刻;第二次是1998年1月3日,我也记得,因为那天是年假的最后一天;今天是第三次,”

刘先生突然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大声叫道:“你是不是故意啊!”

包括王厂长在内的40多个人都非常吃惊,王厂长更是没有想到自己的错误总经理都记得。后来员工们知道,对这位刘总经理来说,只有两次犯错的机会。

但这并不代表不犯错误的人就是了不起的,这种人害怕犯错误,在工作中极不自信,他不犯错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什么事都不敢去做。对他来说,错误也许不是他努力避免的,而是他根本没有机会去犯错。

人类虽然越来越聪明,但永远不可能彻底了解世间的万事万物。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

所以,面对人类的自身缺陷,我们最好还是想得更周到、全面一些,采取多种保险措施,防止偶然发生的人为失误导致的灾难和损失。错误是这个世界的一个部分,与错误共生是人类不得不接受的命运,而且错误并不总是坏事,犯错误往往是成功的垫脚石。

因此,要勇于尝试,敢于犯错。关键在于要总结所犯的错误,而不是企图掩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