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壮志凌云诗赏析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②,魏绛复从戎③。

怅别三河道④,言追六郡雄⑤。

雁山横代北⑥,狐塞接云中⑦。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⑧。

⊙【注释】

①陈子昂:见《感遇》(其三十五)。

②“匈奴”句:汉代霍去病曾说:“匈奴未灭,无以为家。”(司马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此处借用此语。匈奴:泛指边地入侵内地的少数民族。

③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曾向晋悼公建议联合晋国附近的少数民族,认为“和戎有五利”。悼公听从其言,便“使魏绛盟诸戎”,事见《左传·襄公四年》。这里以魏大比魏绛,变“和戎”为“从戎”。

④三河:指河(黄河)东、河内、河南。《史记·货殖列传》:“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即黄河中游平原地区。

⑤“言追”句:言:句首助词。六郡: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汉书·赵充国传》载赵充国为“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汉武帝时“从李贰师将军击匈奴,官至后将军”。这一句用来勉励魏大上追赵充国,为国立功。

⑥雁山:即雁门山,在今山西省代县(唐时为州,一称代郡)西北。

⑦飞塞:即飞狐塞,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云中:郡名,即云州,州治在今山西省大同市。

⑧“勿使”二句: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后汉书·窦宪传》中记载,窦宪为车骑将军的典故。窦宪曾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本事】

魏大,生平不详,因在兄弟中排行为老大,故称魏大。

⊙【赏评】

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此诗不同于一般送别诗的缠绵、悲凄,而是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

首联“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震撼人心。“匈奴犹未灭”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紧接着诗人又活用典故,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写出魏大从军的御边保国之举。

颔联“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微露惆怅之情。但紧接着笔锋一转,勉励魏大要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颈联“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乃想象之笔,非眼前所见之景。这一“横”、一“接”,突出魏大这次从军之地其地理位置之险要,同时也暗示了此行责任之重大。尾联“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用的是东汉车骑将军窦宪的典故。窦宪曾大破匈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用来勉励魏大扬名塞外、立功战场。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着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

⊙【诗评选辑】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绛本和戎,今日“从戎”,此活用之法,一结雄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