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元日》中外哲理诗赏析

王安石·元日》中外哲理诗赏析

爆竹声中一岁除, 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旦,即农历的正月初一。唐人韩谔的《岁华纪丽》“元日”条注解说:屠苏,原来是一座草庵的名称。过去有一个人住在草庵之中,每年除夕之夜,他总是送给城里一付药,让人用袋包好浸于水井之中。第二天(元日)人们取此屠苏浸泡的井水掺在酒中,全家饮此药酒,可不得瘟疫之病。后来,人们知道了这种药的配方,但苦于不知道那位庵里人的姓名,只好称作屠苏。据此可知,屠苏原是春节时饮用可以弭灾除病的药酒。

此诗写元日民俗,一曰放爆竹,二曰饮屠苏,三曰贴桃符。

爆竹原为古人以火燃竹时的毕剥之声,后用以驱鬼。后世用纸卷火药,点燃发声,亦称爆竹。燃放爆竹随即成为元日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爆竹一响,辞旧迎新,旧的一年也即成为过去,故曰“爆竹声中一岁除”。

屠苏酒是驱病去灾的药酒。在阵阵东风送来的暖意中饮一些屠苏酒,令人惬意悦心。家家户户迎来了初升的旭日(“曈曈”,太阳刚刚升起时的鲜明状态,这里指旭日),总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

相传东海的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能食百鬼。因此,民间在元日这天用桃木板画二神之象,悬于门户,用以驱鬼避邪。五代的后蜀开始在桃木板上书写联语,以后改书于纸,遂演变成今日的春联。因此诗中方言“总把新桃换旧符”。末句之妙恰在“新”“旧”对举,以“新”代“旧”。新的毕竟要代替旧的,这是不可逆转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