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中秋月》中外哲理诗赏析

《李峤·中秋月》中外哲理赏析

圆魂上塞空, 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 不有雨兼风?

这是一首充满思辨色彩的哲理小诗。它以中秋月为吟咏对象,而对一轮满月和如水月辉,从事物的另外一面提出问题,揭示了事物的复杂性,启发人们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绝对化、简单化地下结论。从而表现了古人朴素的辩证观点。

这首五言诗总共四句:一轮圆月升上暗蓝色的夜空,将澄澈透明的银辉遍撒人间,人们一般都认为天涯共此时,四海共婵娟。首句的圆魂,即指圆月,“魂”是月始生或将没时的微光,这里用以泛指月或月光。你在这里看到的是晴空万里,清辉满地,换个地方也许就不是这样。大千世界太辽阔,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千差万别,同一时刻的气象状况、风云雨雪的变化也当不同。你怎能知道千里万里之外,没有风雨交加那样的情景呢?当你尚不能感知迢迢远方是什么景象时,切不可盲目下结论。李峤的这一看法显然是客观的。

李峤生活的时代早我们十几个世纪,受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还不能用先进的设备进行大面积的气象观测,也不能作出准确的天气预报。但是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业已积累了大量的气象经验,诸如“础润而雨,月晕而风”,“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六雪打灯”等农谚,就是劳动人民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显然,李峤是通过诗的形象和语言,将人们的经验与智慧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含量:气象上如此,推而广之,人们在对其复杂事物的认识上,又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