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吾·中秋月》中外哲理诗赏析

《张同吾·中秋月》中外哲理诗赏析

中秋月是用彩笔画圆的

中秋月是用梦幻编成的

挂在天上挂在心上

用永不消失的诱惑

把企盼照圆

把泪珠照圆

有桂花的芳香陪伴

有菊花的淡雅陪伴

有希望的温馨陪伴

于是命运的车轮

就在圆实而飘逸的梦中

旋转



李白的笔曾蘸着豪情画圆

苏轼的笔曾蘸着悲怆画圆

终没有把人生归宿画圆

终没有把天宽海阔画圆

只给通往山高水长的条条小路

留下了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

诗魂



人生的企盼从没有圆过

生命的中秋从没有圆过

只有梦中月是圆的

只有相思果是圆的

让我在自己的心里

用最美最美的色彩

画我的中秋圆月吧

那是诗与梦的娇女

1988.中秋于北京



古往今来,诗人们望月兴叹曾留下多少脍炙人口的佳作!星移斗转,当代诗坛又开出《中秋月》这样一朵迷人的奇葩!

中秋月是用彩笔画圆的

中秋月是用梦幻编成的

诗人一落笔,就概括了世世代代人们对于中秋月的寄托。

什么样的寄托呢?是一个“圆”字;月亮圆了,人的种种企盼也应该圆满,使人们不再为痛苦流泪。圆满到什么样的程度?圆满到“有桂花的芳香陪伴(神话传说:月中有桂), “有菊花的淡雅陪伴(现实世界:人间有菊),“有希望的温馨陪伴(月下之人:心有所望)。这是圆满的最高境界,虽然难以达到却具有“永不消失的诱惑”。于是, “命运的车轮/就在圆实而飘逸的梦中/旋转”。

命运旋转的结果如何呢?以古代诗人为例:李白举杯邀明月,醉吟“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月下独酌》),可谓豪情满怀。但他有志难伸,反遭囚禁与流放,后虽中途遇赦,却难免客死异地。苏轼把酒问青天,高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聊以自慰中饱含悲怆。结果呢,也是在遭贬遇赦之后病故他乡。基于这两位文学名家的命运,诗人在描绘了人们对于中秋明月的美好寄托之后,陡转笔锋,不无感慨地吟诵道:“李白的笔曾蘸着豪情画圆/苏轼的笔曾蘸着悲怆画圆/终没有把人生归宿画圆/终没有把天宽海阔画圆/只给通往山高水长的条条小路/留下了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诗魂”。这末一句,兴许是指重演着李白、苏轼的悲剧的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吧。

最后的结论是:“人生的企盼从没有圆过/生命的中秋从没有圆过/只有梦中月是圆的/只有相思果是圆的”。作为现实中的人,不能奢望万事如意,只能在自己的心里,“用最美最美的色彩”,画自己的“中秋圆月”——那为诗与梦所钟爱的娇女。何以如此?因为人类要生存,要发展,须臾离不开对于美好未来的幻想。舍此,就会失去生命的活力,因绝望而沉沦。

纵观全诗,诗人以月圆人未圆为基本构思,循着“盼圆——不圆——继续求圆”的线索,连天上人间成一片,熔古今未来于一炉,令我们置身于芳香、淡雅、温馨的氛围,于领略人生体验的同时,也获得了最高的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