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洪渊·船》中外哲理诗赏析

《任洪渊·船》中外哲理赏析

我沉一半——凭借着海

我浮一半——向往着天

我终于载起了我的世界

海,装满了被压碎的波澜

我愿载动我寻求的一切

我是船



第一片芽,第一棵树,第一只船

我一直怀有种子最初的心愿

没有被泥土掩埋,也不会葬进波底

我再生了,俯瞰着汪洋的海面

我有大地和海两重的生命

我是船

头上的风,扯落轻飞的霞

在潮汐里烟一样也消散

我象长出满树的绿叶,去捕捉风在所有的海域,挂满了我的帆

我是船

我有常新的叶——不死的帆



象我的青枝伸向云

从旷野,狭谷,绝壁和巉岩我也伸出我的桨,划尽沧海直到地球的渡口,横越云天

我有浪里的桨——云中的翼

我是船

世界, 因我而缩小

重洋分隔的大陆,靠在我的两舷赤道的光,两极的雪

太平洋岸的花,大西洋岸的蝶

一齐纷纷戏舞在我的甲板

我复合了分裂的大地

我是船



岁月的浪花在我的船边激溅

我的锚,从未长抛在平静的港湾我载希望给现在,载回忆给未来

卸下今天的重负,又载取更重的明天

我是船

航行在世纪与世纪之间

地球,我也载起了你

日和月,同时悬在我的船边

天海中的列岛,都在迎我停泊

但愿早有守候的人,为我系缆

我是船

载着我的地球远泛



宇宙,也将因我而缩小

望中相识的星,飞靠近我的舱畔

象这样沸腾的地面,星与星也将乘坐我

相逢,盛会,熙熙攘攘地往还

我也能载起我的宇宙

我是船

1981.2.29晨



《船》这首诗,以其深邃而独特的艺术构思,表现了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境界,以及在实现这一理想境界过程中所显示的本质力量。

开篇一节点明船的志向。这志向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凭借着海”,脚踏实地的奋斗;这志向不是燕雀小志,而是“向往着天”,慕鸿鹄以高翔。这志向也不是泥牛入海,而是化做胜利,“载起了我的世界”,并且继续向世人宣称:“我愿载动我寻求的一切。”

接下来,写船的诞生。这诞生,于一片芽受孕,借一棵树发育,一朝分娩,便怀着“种子最初的心愿”,获得了“大地和海两重的生命”。作为船的前身,芽和树没有被泥土掩埋;作为芽和树发展的结果,船没有在波底葬身。

再往下,写船的发展。这发展是建筑在充分认识与利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风,可以阻挠船的航行,但顺风而行的船挂起帆,风就为船的航行服务。这发展充分显示了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改造世界的聪明与才智。也许是从鸭与鹅那里受到了启发吧,船夫们发明了船桨。有帆有桨,船便具备了划尽沧海、横越云天的本领。

于是,“世界,因我而缩小”;船, “复合了分裂的大地”,使世界各国得以友好地往来;于是,“载希望给现在,载回忆给未来”,一个世纪接一个世纪,船为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船的贡献就此止步了吗?没有。它以高瞻远瞩的目光划向“天海中的列岛”,使宇宙“也将因我而缩小”。不是吗?且看今日的宇宙飞船划向太空,不正是人类继挣脱土地的束缚而跨进海洋之后的又一次伟大飞跃吗?

就这样,诗人引导着读者跨越时空,从船的诞生、发展、贡献、追求与向往中,看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在人的认识领域与实践领域里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向美好未来的道路。同时,也启示我们,要想达到理想境界,需要我们像一片芽、一棵树那样,适应旷野、狭谷、绝壁、巉岩等任何一种环境;像一艘船那样,直面汹涌的海浪与迢迢征途,不畏肩负起一个又一个重负。

这首诗的艺术构思,主要的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这一点无须多说。值得称道的是,诗人以极其丰富而瑰丽的联想与想象,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迷人的画面。例如:“重洋分隔的大陆,靠在我的两舷/赤道的光,两极的雪/太平洋岸的花,大西洋岸的蝶/一齐纷纷戏舞在我的甲板”;“望中相识的星,飞靠近我的舱畔/象这样沸腾的地面,星与星也将乘坐我/相逢,盛会,熙熙攘攘地往还”。而诗人在为我们展开这一幅幅画面时, 又能做到思路清晰,组合严谨。

此外,为了突出船的英勇形象,诗人还以容易被风扯落的飞霞来衬托主动捕捉风的帆,暗示人们事物之美不只在表面,更在于它能以不屈的意志征服大地、征服海洋、征服太空过程中所迸发出来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受护一片芽,珍惜种子的心愿,不要在平静的港湾过久地抛锚,使世界友好而团结,树立起囊括宇宙的胸怀,……也许都可以理解为《船》这首诗的内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首哲理诗,它给人的丰富启迪很难以言辞尽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