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禅思哲理诗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②,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③。

【注释】

①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卷七十一。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②离离:草木茂盛状。

③萋萋: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诗本事】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此诗是诗人应考的习作。据载,白居易在贞元三年始自江南入京,拜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京城米贵,居大不易。但当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

【赏评】

曾几何时,那莽莽古原上的枯草在和风荡漾、春光明媚之中又渐渐泛青、渐渐繁密茂盛了,在四季的轮回交替中,古原上的草亦是枯了又绿,绿了又枯。那满山遍野燃烧的野火呀,在转瞬之间将绿草吞噬,烈焰浓烟之后只留下焦黑一片。烈火燎原,烧焦的是绿草的叶子,而它的根却在焦土之下耐心地等待着来年的春风,在春风和畅中,又会开始新的生命旅程。缕缕的和风送来了芳草的清香,那沐浴在春光之下的绿草染绿了古道,染绿了荒城,染绿了天际……就在这个被芳草晴翠染绿的季节里,又要与友人离别,古原上的萋萋春草更勾起了无限惆怅之情。

送别实为人生一大愁苦之事。人生在世,何人无别,何时无别。“年年柳色,霸陵伤别”,离人泪滴绿了芳草,染红了桃花,从此佳人才子、壮士知己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中思念成行、黯然销魂。白居易的这首送别诗却能在抒写凄凄别情之际,借野草生命力之顽强在离情之中道出人生哲理。芊芊绿草岂能被燎原之火烧尽,只要其一茎一须尚存,定会浴火重生。人生何不如此,在生命的旅途中难免会遭遇困难,陷入逆境,只要在困境之中坚定信心,永不放弃,定会像那绿草一样重展生命之雄姿。

【诗评选辑】

①清·田雯《古欢堂集杂著》:刘孝绰妹诗:“落花扫更合,丛兰摘复生”。孟浩然:“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此联岂出自刘欤?……古人作,皆有所本,而脱化无穷,非蹈袭也。

②清·屈复《唐诗成法》:不必定有深意,一种宽然有余地气象,便不同啾啾细声,此大小家之别。

③清·孙洙《唐诗三百首》:诗以喻小人也。消除不尽,得时即生,干犯正路。文饰鄙陋,却最易感人。

④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诵此诗者,皆以为喻小人去之不尽,如草之滋蔓。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然取喻本无确定,以为喻世道,则治乱循环;以为喻天心,则贞元起伏。虽严寒盛雪,而春意已萌。见仁见智,无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