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华·木兰赋序》鉴赏

《唐·李华·木兰赋序》鉴赏

华容石门山有木兰树,乡人不识,伐以为薪。余一本,方操柯未下。县令李韶行春见之,息马其阴,喟然叹曰: “功列桐君之书,名载骚人之词,生于遐深, 委于薪燎, 天地之产珍物,将焉用之。 ”爰戒虞衡,禁其翦伐。按《本草》,木兰似桂而香,去风热,明耳目,在木部上篇。乃采斫以归,理疾多验,由是远近从而采之,干剖枝分,殆枯槁矣。士之生世,出处语默难乎哉。韶余之从子也,尝为余言,感而为赋云。

(《全唐文》)

本序写木兰树“处”、“出”都不能终其天年的命运,寄托了作者对士人出处语默皆难的感慨。

文章以木兰树不为乡人所识而遭伐为薪的记叙开头,引出一番议论: 木兰性情高洁,故桐君之书、骚人之词中屡载其名。然如此珍贵者却生于幽僻之处,最后被付之一炬,功名与遭遇有如此天壤之别,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 文章接着写木兰形状、味道及其医药价值渐为人知,从而被利用、被采撷,直至“殆枯槁”。可见,此时的木兰同样也不能颐养天年。至此,作者笔锋一转,由物及人,再致喟叹: 世间士人,其出处语默又何尝不是如此。结尾概言赋之成因。

本文采用层层深入的手法来揭示中心。先是在木兰功名之显赫与其遭遇之悲惨的对比中,叹息良才的不为世用,然后通过木兰“处”、“出”皆不能免祸的对照,再由物及人,揭示了士人出处语默皆如木兰的遭遇。这样层层推进,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言短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