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除夕夜话》原文|注释|赏析

李欣《除夕夜话》原文|注释|赏析

除夕 “守岁” ,是老习惯。

时间无始无终,李白叫他百代过客,岁月是他那自行不息的脚步,也是他那古往今来悠悠旅途的里程碑。岁月是守不住的,该去的要去,该来的要来。但是,我仍然觉得,守岁是好的传统,颇饶兴趣的生活节目。

老小一家,坐在一起,做着家务活,谈些人情话,说说过去,想想未来。情感的乐谱上交响着希望和回忆; 生活的画面上融合着辛劳和安逸。屋内,柔和灯光下一阵喧笑,一阵静默; 窗外,不安夜色里时鸣爆竹,时闻人语。就这样,带着留恋,抱着希望,送走旧年除夕迎接新春黎明。突然,人们带着全部热情互相祝贺: 恭贺新禧! 新的一年开始了!

多么有意思! 即使在厂矿、企业、部队、学校集体生活中,每逢春节前夜,同志们聚在一起,边谈边玩,载歌载舞,进行着大家庭的守岁活动,又热闹,又愉快,也极富乐趣。

除夕,“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这天晚上,人很容易想到人和时间的关系。唐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就露出这种感情。其实,随着岁月的变迁,什么都在变化,什么都在新陈代谢。人,守不住岁 月; 时代,也拖不住人。没有长生不老的人,也没有万古不变的时代。社会总在发展着,人类总在前进着。人,可以永垂不朽; 历史的车轮,谁也阻拦不住。从人和时间的关系辩证地思索一下,我以为很有好处。

这也是一种守岁的办法,就是在大家玩乐喧闹之际,一个人静静坐在那里想想哲理,发发诗兴。自然,就这样,环境不同,情趣也不同。清朝诗人黄仲则,他曾提供一幅情景: “年年此夕费呻吟,儿女灯前窃笑频,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两当轩诗集》);今天,我不喜欢这种调调。

时间踏着轻快的脚步,一秒一秒静悄悄地从我身边溜过去。我突然伸手一抓,抓住一秒时间,仔细加以观察。除夕的一秒,和任何时候的一秒并无不同,但它使我想的更多些。

面对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犹如流水般的光阴,自古及今,多少人发过感慨!曾有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也曾有人叹“人生若梦,为欢几何”,去“秉烛夜游”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这类情感,现在比较少见了。这是虚无主义的,看不到集体,看不到未来,没有信心,没有力量。劳动人民及其代表人物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宝贵自己的生命,珍重自己的年华,对光阴分秒必争,力求在有限时间内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些贡献为人类,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只求鞠躬尽瘁,并不患得患失。至于杰出人物,不论乘风破浪或闲庭信步,都能时“起宏图”,使“天堑变通途”,那更是劳动人民伟大精神的集中表现。这类感情,现在正在发扬光大。这是乐观主义的,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结晶,他们要把天地缩小,分秒拉长,困难当作路途坎坷,幸福变作阳光空气。

同是人,同是对待时间,精神状态是这样的不同:一方面是健美和伟大,一方面是孱弱和渺小。

孱弱和渺小的事物,并不是永远停滞不动的,不是消灭,就是经过改造而发展壮大。就是健美和伟大的事物,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前进而继续变化,不是推陈出新,就是进一步充实和提高。

这时,我手内的一秒时间早已溜走了,但是我还紧紧抓住一秒时间。时间永无休止地前进着,在谁身边它也不多停留。但是我们,不能让每一秒时间偷溜过去。我们懂得,一秒时间中可以做出很有意义的事情。浪费一秒一秒的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时间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让我们的脚步赶上时间的脚步,把生命的光和热尽量贡献给我们的事业。即使到了除夕,我们也不使年华虚度,要守住每一秒,在这一秒里努力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除夕 “守岁”,有新意义。

1962年1月底

(1979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老生常谈》)

赏析 这是一篇充满意,富有抒情色彩的杂文。

除夕守岁,这是我国民众的生活习惯,每到这个晚上,亲人团聚,“说说过去,想想未来”,其乐也融融。作者抓住这一富有人情味的生活片断,信手写来,娓娓而谈,颇为感人。古往今来,在逝去的年华面前,“多少人发过感慨”。作者从孔丘、李白、陈子昂写到黄仲则,指出了古人的弱点,他们看不到未来,看不到集体的力量,精神状态显得那样孱弱和渺小。而与此相反的,作者突出地写出了劳动人民在时间面前的不同态度,他们“珍重自己的年华,对光阴分秒必争、力求在有限时间内作出更大的贡献”,这种积极、奋发的精神状态,正是作者所要极力赞扬和推崇的,也是作者赋予除夕“守岁”的新意义。读者在诚挚的拉家常中,思想上得到了启迪。

由于作者曾经多年写诗,所以他的杂文充满了诗情画意。文中对老小一家除夕守岁的描写是细致动人的。“老小一家,坐在一起,做着家务活,谈些人情话……情感的乐谱上交响着希望和回忆; 生活的画面上融合着辛劳和安逸。屋内,柔和的灯光下一阵喧笑,一阵静默; 窗外,……新的一年开始了。”这简直是抒情诗! 它表现了生活的美! 它有色彩,有声音,使文章有绘画和音乐美。读者在这优美的文笔中,陶醉了,被感染了。寓教育于充满情趣的聊天之中,可以说是这篇杂文写得成功的一个原因。

这篇杂文与其它杂文不同,它不以幽默和风趣取胜,而是在平实、自然的语言里,在充满感情的笔调中,去写出生活中的自然美来,以激发人们珍惜幸福的生活,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社会。事实说明,杂文的写法并不是一个套头,而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热爱生活,注意观察,多多磨练,我们就能写出好的杂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