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企川《朱贵的风格》原文|注释|赏析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些英雄模范人物,不管是一个有精深研究的科学家,一个有才华的诗人,一个有专门技能的先进生产者,还是一个有优异种植经验的农业劳动模范,他们的出现,不仅是某一单位或某一地区的光荣,而且也是整个社会的骄傲。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注意发现和引介这些英雄,使他们有充分展露自己才能的机会。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提倡一种风格,那就是《水浒》中水亭放箭的朱贵的风格。
绰号为“旱地忽律”的朱贵,是梁山下水亭中打探四路消息,接待、引介各方豪杰上山聚义的一个好汉。诚然,朱贵,在梁山泊济济众多的英雄好汉中间,并没有象“行者”武松景阳岗打虎的赫赫威名,没有“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惊人膂力,也没有“小李广”花荣、“浪子”燕青那弯弓搭箭命中天空飞雁的超群本领。但令人永记不忘的,是他那种默默无言、扎扎实实、忠于自己职守,以发现和引介四路英雄为荣的崇高精神。应该说,朱贵所作的这项工作是极其平凡的,他每天忙忙碌碌,干的是跑腿打杂的差事,并且要随时留神着各路的英雄,以免失之交臂。对于真心上山聚义共建大业的人,除了热情迎接、酒饭相待之外,还得放出一枝响箭,引介、陪送上山,使他们将来能龙腾虎跃,跨马立功,显赫声名。而自己总是面不露众、名不远扬地默守在水亭,从不计较自己工作的荣辱,不考虑自己地位的高低。朱贵,算来也该是梁山泊的 “开国元勋”。最初,除了“白衣秀士”王伦、“摸着天”杜迁、“云里金刚” 宋万,就推他“旱地忽律” 了。可是,迎林冲上山后,便推移到第五位,迎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上山后,便推移到第十一位,到后来仅占了个九十二把交椅,还是个“四店打听声息,邀接来宾” 的头领一员。但他并不感不平,也没有任何怨言。他不象那心胸狭窄的王伦妒忌良材。只要是有本事有才智的英雄谋士,只要能成人之美,他是一概乐于推荐引介的。得遇“名镇寰海” 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随即安排鱼肉,盘馔酒肴,到来相待” ,……他见晁盖等七人来,说投托入伙,“慌忙迎接”。听了来历,“大喜;逐一都相见了,请入厅上坐定,忙叫酒保安排分例酒来管待众人; ” ……由于他这种广纳英杰的坦荡胸怀,终于引来了四路英雄,形成了叱咤风云的声势。
在培养英雄模范人物的问题上,有人说: “我们支持他搞试验,弄成了,响了他的名,上兰州,走北京,没我们的份。”这和朱贵的风格是没有共同之处的。事实上,发现和培养一个英雄模范人物,不仅是“响了他的名”,能 “上兰州,走北京”,而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对社会的重大贡献,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好处,这中间,当然也有我们的一份功绩。比如,我们帮助一个植棉能手搞试验,给他以充分便利的条件,使他总结出一套新的植棉经验,大大地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这对本地区或更大的范围内,不都是很有价值的吗?再比如那整日钻在孤寂幽深的图书馆里辛勤劳动的人们,由于他们煞费心机,不辞劳苦,从街头巷尾各式各样的角落,从堆积如山极其杂乱的废纸堆里,翻出许多珍贵的资料,经过精细校对,小心修补,装订成册,供人借读,或许因为它提供了丰富的史实,以致使一位理论家研究出一个极有价值的问题公诸于世;或许因为它提供了无数可靠的线索,以致使一位地质工程师从万山丛中寻得了宝贵的矿藏;……虽然他们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自己的汗水没直接地放出炫人的光芒,但他们不是也对社会有极大的益处吗?谁能说他们这种服务于人,尽人满意,成人之美的精神不是很高尚的呢?
越是踏踏实实地工作,服务于人,成人之美,越显示出他品格的崇高。在这一点上,朱贵的风格是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
(1962年9月15日《甘肃日报》)
赏析 文章贵有新意。但并非每篇文章都能拿出新的、独到的见解、观念来。或者也竟可以说并非每篇文章都一定得拿出全新、独到的见解来。譬如“劝学”的文章,古往今来就很有不少,但那命意,归根结底,也不外就是劝学。再如对伯乐精神的赞颂,写下的文章也并不少。因为,对人的生活有益的思想、观念,是古今社会的共同精神财富。所以,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我们也需要老调重弹的文章。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情境的不同,这些健康有益的思想观念与现实生活的连接点也会发生种种不同的变化,因此,一篇好的文章就不能完全是重弹“老调”,而应当准确地抓住“老调”与现实的连接点。这篇文章在倡导“朱贵的风格”时,开宗明义,首先点明我们所处的时代,指明我们的时代对“朱贵风格”的需要。这就赋予“朱贵风格”一种新的内涵,使之具有了时代的特色。有了这样的立意,作者对《水浒》中有关朱贵的描写的选择,也就有了依据。文章在借用《水浒》的描写,阐明所谓“朱贵的风格”的内涵之后,紧接着对一些错误想法进行了分析。这些分析,完全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话,使“朱贵的风格”的现实意义更加明确,时代特色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