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诗文原文与赏析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言情赠友诗歌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尊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这首诗作于1037年,前一年冬天,欧阳修被贬谪到夷陵(现湖北宜昌市东)任县令,心情抑郁不展。他的朋友谢伯初从许昌寄来安慰他,欧阳修便写了这首诗答复他。诗中表现了他们之闻的深厚友情,同时抒发了诗人因政治上受到打击后产生的苦闷和感慨。

诗的开头,从想象中的西湖春景落笔。诗人抓住许昌西湖的典型景物,描绘了它的秀美风光,构成了一幅生动逼真的西湖春景图: 深春时节,春风吹拂一池湖水,湖水受到春风的爱抚,更加妩媚动人,湖水绿得比人工染成的还要绿,令人心醉。西湖上百花竞放,鲜艳夺目,千姿百态。但春景毕竟又是短促的,春将归去,西湖的百花大约又会在春风里纷纷扬扬地谢落。这里为什么要描写景致? 因为人的心理感情的变化常常由自然景观的变化而引起,尤其是春天,古代诗人对它的变化特别敏感,从花开花落联想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更能伤情。而此处的春景描写,正是诗人感触的由来。从诗的艺术构思来看,也为下文作者所处的夷陵的春景张本,可作一比照。这种春色将逝、落红成阵的景象给那些想留住春天的人们难免带来惋惜惆怅之情。谢伯初寄欧阳修诗中发出的感叹便有这个意思,“春思如乱云”,正是他们共同的心理活动的写照。对诗人来说,朋友的鱼雁来鸿是异常的宝贵,他要感谢这位朋友远在许昌还能记取他这个天涯远客。

既为老友,何妨畅叙?友情应如一潭深水,清澈见底。于是诗的下半部分从春景一转,联系到自己所见的春景,以及由此而生的感叹。“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是转折性的两句。意思是说: 您在万里之远思春的情意都这样浓郁,而我这个异乡之客经您一提醒,才开始发觉春天确实到了,它的景色使我感到惊奇不已。“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居然是一派初春的万物更新的景象。夷陵春景和许昌春景如此的不同,教诗人不能不想起少年的光景。那时节,逢着春天的良辰美景,亦曾做过看花喝酒的赏心乐事。可转眼之间,发觉自己是白发满头,真有 “老大悲伤”之感。异乡物态对诗人来说是那样的陌生,好像只有旧时相识的春风可以稍稍吹拂他心中的烦闷。作者的这种感伤情绪是因为政治上受到打击后产生的,作者也只有对老朋友才这样推心置腹地倾诉,从中可见其交谊之深。

这首诗的特点是抒情与写景的巧妙结合。它从西湖春景写出友人友情,从友情中得到慰藉; 从夷陵春景引起念旧惜往之情; 再从少年把酒写到老年白发,不由生出伤感之情。加之异乡物态的陌生,倍觉友情弥珍。情由景生,景具而含情。友情因景而益增,景因友情而愈美。王夫之说: “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 《姜斋诗话》 ) 这首诗达到了这种情景妙合的境界。

注释

①西湖: 许昌的名胜。谢法曹: 名叫谢伯初,其时在许昌任法曹参军。②归: 完了。③绿于染:比染的颜色还要绿。④烂: 灿烂,鲜艳。不收: 盛开。⑤糁: 音伞,谷类的碎粒。此处比喻纷纷谢落的花瓣。⑥春思: 春天的情思。⑦愁送春: 谢伯初寄欧阳修诗中有“多情未老已白发,野思到春如乱云”之句。⑧异乡:指夷陵。殊: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