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典故《苞苴》是什么意思|出处|释义|出典|例句

《苞苴》是什么意思|出处|释义|出典|例句

【出典】《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又,《梁书》卷三十三《王僧儒传》载王僧儒致其友何炯书:“……盖士无贤不肖,在朝见嫉;女无美恶,入宫见妬。家贫,无苞苴可以事朋类,恶其乡原,耻彼戚施,何以从人,何以徇物?外无奔走之友,内乏强近之亲。”

又,《荀子·大略》:“汤旱而祷曰:‘政不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宫室荣与?妇谒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又,《北齐书》卷四十七《宋游道传》:“尚书郑述祖等上言曰:‘……对捍使者尚得死坐,况游道吐不臣之言,犯慢上之罪,口称夷齐,心怀盗跖,欺公卖法,受纳苞苴,产随官厚,财与位积,虽赃污未露,而奸诈如是。……’”

【释义】苞苴是古人包裹鱼肉等食物的蒲草包,后来,人们用以代称送人的礼物,如《王僧儒传》中,说“无苞苴可以事朋类”,即指馈赠之礼物。又引申为贿赂之物,《荀子》、《宋游道传》中所说之“苞苴”,皆指贿物。

【例句】且休说受苞苴是穷民血,便那请俸禄也是瘦民脂。(陆登善(《元曲选》作孙仲章)杂剧《河南府张鼎勘头巾》第二折[牧羊关])此例中“苞苴”指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