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蕡下第》是什么意思|出处|释义|出典|例句
【出典】《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八《刘蕡传》:“太和二年,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帝引诸儒百余人于廷,策曰……蕡对曰……是时,第策官左散骑常侍冯宿、太常少卿贾餗、库部郎中庞严见蕡对嗟伏,以为过古晁、董,而畏中官眦睚,不敢取。士人读其辞,至感慨流涕者。谏官御史交章论其直。于时,被选者二十有三人,所言皆冗龊常务,类得优调。……而宦人深嫉蕡,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卒。
【释义】刘蕡字去华,昌平人,擢进士第。当时文宗即位,颇想整顿朝纲,因此要举贤良方正之人,引见儒士百余人,叫他们“推之本源,著于修对”。刘蕡慷慨陈词,切中时弊,却因为当时太监掌握兵权,外胁群臣,内掣天子,主考人不敢取。令狐楚、牛僧孺等人都想收纳他,但宦官不肯,诬以罪,贬到柳州,后死于柳州。“下第”是指对策后不取,反遭贬。
【例句】早则不阮籍回车,刘蕡下第,王粲登楼。(范康杂剧《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二折〔折桂令〕)句中所举皆为不得志的士人,刘蕡是其一。剧中陈季卿迷恋功名,吕洞宾要度脱他,向他说明仕途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