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间濮上》是什么意思||出处|释义|出典|例句
【出典】《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汉·郑玄注:“濮水之上,地有桑间者,亡国之音于此之水出也。昔殷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已而自沉于濮水。后师涓过焉,夜闻而写之,为晋平公鼓之,是之谓也。”又《史记》卷二十四《乐书》也录以上《礼记·乐记》中语。又,《史记·乐书》:“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即去之晋,见晋平公。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师涓鼓而终之。”又,《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极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颜师古注曰:“阻者,言其隐阸得肆淫僻之情也。”
【释义】桑间濮上之音,相传是纣王命师延所作,其音淫靡,古人谓其是亡国之音。卫灵公在濮上闻此“鬼神”(师延)之音,命师涓记下。又,据记载,在卫国濮水之上有“桑间”者,那里有男女私会唱情歌的地方,人称“郑卫之音”,后人也将“桑间濮上”比喻男女幽会的地方。其实,这可能是古时濮上的民俗。
【例句】他是宦族名流,深闺处子,自非桑间之约,濮上之期,焉肯钻穴相窥,逾墙相从。(施惠南戏《幽闺记》第二十二出《招商谐偶》)客店主人说瑞兰不肯作越礼私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