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宋·苏轼》原文与赏析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因写诗攻击朝廷,曾被下狱。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他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诗人贬谪在黄州期间。此时,政治上颇失意的苏轼,游览了赤壁,很自然地想到这个古战场的往事,于是发思古之幽情,写了这篇显示雄浑气魄的“千古绝唱”。

词的上阙,诗人触景生情,用比兴手法,把“大江东去”的后浪推前浪,与“千古风流人物”的代代相传联系起来,为下阙写“赤壁”和“周郎”创造了条件。开头一句,就颇具英雄气概和艺术魅力。第二句指出,据传说,这里是八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瑜进行赤壁之战的战场。这个著名的战场,激发诗人对这一英雄人物的深厚感情和赞叹。第三句以“乱石”、“惊涛”、“千堆雪”描绘今天赤壁的奇特景象,画面颇为壮观,把读者引到一个怪诞的艺术境界。这一句,委实是惊人之笔。第四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似是上阙的结语。前后呼应,把雄伟、壮丽、“如画”的“江山”与产生在它的背景下的“豪杰”(即第一句中的“风流人物”)联系起来,其艺术手法,真是妙不可言。

词的下阙,写“风流人物”周瑜的英雄行为和诗人自己的感受。“遥想”句写周瑜与小乔结婚的事岂不有点突兀之感吗?然而,这样却使词显得波澜起伏,情趣盎然。更加有趣的是:“羽扇纶巾”的周瑜,“在谈笑间”,就把“强虏”打得“灰飞烟灭”。据历史记载,这场战争,“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据《三国志》转引《江表传》)。所以,诗人用“谈笑间”三字,描写周瑜轻而易举地打败五十万曹军;用“灰飞烟灭”四字,描写烧船的盛况,是非常逼真的。“灰飞烟灭”,是曹军不堪一击、彻底失败的形象;也是善战善胜的周瑜这“风流人物”的功绩。“故国”以下,是诗人的自叹。这自叹与诗人当时贬谪黄州的寂寞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诗人游览了赤壁,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今天都不复存在了,联系到自己坎坷的一生,于是感慨万端。末句“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就是这种心情的写照,这末尾一句的“江月”,照顾到开头一句的“大江”,表现了诗人的艺术匠心。

应该指出,这首词固然以磅礴的气势写了古代的英雄人物,但却也流露出诗人一丝消极、悲凉的感情。当然,苏轼是北宋时代的大诗人,他的这篇具有阳刚之美的艺术佳构,是令人击节赞赏的篇章。苏轼填写此词后,人们在采用“念奴娇”词牌时,往往用“大江东去”或“大江东”作为牌名,可见此词对后人确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