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昱《和蕃》精选经典唐诗鉴赏

戎昱《和蕃》精选经典唐诗鉴赏

戎昱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这首诗题一作《咏史》,曾赢得唐宪宗高度赞赏,并在后世永载史册,声名不朽。范摅《云溪友议》卷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尤袤《全唐诗话》卷二、辛文房《唐才子传》等均有记载。

首联以“汉”喻唐,直斥唐代“和亲”之误。“计拙”,计谋拙劣。“和亲”,以公主、宗室女或宫女嫁给匈奴或其他少数民族首领,缔结姻亲,以求和睦。按,历史上汉文帝与匈奴和亲,“约为昆弟,无侵害边境”;唐太宗以宗室养女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对缓和矛盾、促进民族间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起过一定作用;其后,“和亲”之事很多,公主外嫁即有15人之众,仅玄、肃、代、德四朝就有11人。其结果则是“和亲”愈盛而入侵愈繁,边事麻烦也就愈多。所以,戎昱此咏不无现实意义。特别是戎昱生当其时的唐德宗朝代,从天子到文武大臣,御侮无能,安邦无策,唯知低眉折腰地讨好袭扰唐朝的边族首领和拥兵自重的守边藩镇(不少为异族之人),戎昱针锋相对地冷嘲热讽,确为胆识超群之举。

颔联和颈联正面阐明国家要靠贤明君主来保护,决不能把国家安定的重任仅仅寄托在用妇人去和亲之上。“社稷”,社与稷分别为古代帝王和诸侯所祭祀的土神与谷神,故而代称国家。“玉貌”,美好的容貌,借指和亲的女子。“静胡尘”,消除边境少数民族的侵扰战争。诗意为:怎能用美女和亲作为平定边境的良策呢?!结句以悠悠历史长河的悲剧、丑剧,意味深长地勾勒出唐朝执政者庸朽无能的形象:那埋在地下至今已有千年之久的“汉”代臣僚们,都早已化为一堆枯骨了,这本不足为惜;值得追问的是,他们这班居富贵享荣华的衮衮诸公之中有谁能称得上是辅佐大臣呢?这一反问句式的议论何其精警有力,所以清代诗评家沈德潜于诗旁批四个大字: “议论正大”。

《说诗晬语》评这首诗说: “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戎昱《和蕃》云: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亦议论之佳者”。道出了本诗感人魅力的奥秘,对后人很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