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二月二日》精选经典唐诗鉴赏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列作风檐雨夜声。
二月二日,蜀中风俗为踏青节。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大中五年,屡遭打击的作者,才补了个太学博士,生活稍有安定。妻子王氏不幸去世;为生计所迫,又只得撇下一双娇女稚儿,远涉梓州,为柳仲郢掌书记。为了摆脱这丧妻别子之痛、羁旅思乡之苦,作者于这年的二月二日出游,参加了踏青活动,本想解除内心的苦闷,岂料面对欣欣向荣的春色,反而更增添了苦闷与悲凉。
诗的前半段描绘江上春色。首联描写出游的情况,首句点明时间:踏青节,地点:江上,事件:春游;次句写春游的感觉:见“日”、知“暖”、闻“笙”。颔联进一步叙写所见春景。运用拟人化手法,让花、柳、蝶、蜂都带上感情色彩,突出春意之美。“各无赖”、“俱有情”,文字对仗工整,画面有分有合,聚散相衬相映。作者以艳丽的色彩、轻快的笔墨,涂写出一幅明媚的春天的图画。
下面四句转写欲归未能的愁情。颈联用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元亮)和汉文帝时大将周亚夫屯兵“柳营”之典,婉诉自己羁住柳幕多年而欲归不能的处境。“万里”叙故乡之遥,“三年”写客居他乡“从事”之久,以见“忆归”之情。尾联则移愁情于春光,怒新滩不解人意而作“风檐夜雨声”。“莫悟”二字怨中有恨,“更作”二字则怨恨更深入一层。诗人原本是想为解除独居异乡的孤寂而春游踏青,但面对万紫千红、万物皆春的风光反而更加牵动思乡之情,又欲归不能,平添愁绪,于是觉得新滩春声如“风檐雨夜声”。全诗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以美景衬愁绪,以明快的笔墨衬孤寂的情怀,以浅近欢快的语言衬深积心底的怨愤,从而取得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更加深入地抒写出诗人心底的乡愁怨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