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五代·孙光宪》原文与赏析

五代·孙光宪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这首词写的是农村即景,全篇纯用白描,明净爽朗地勾勒出春日江南水乡的清丽画图。

作者先以前瞻角度取景。但见一溪蜿蜒,斗折处,有草房数间与槿篱枝叶相掩映。槿即木槿,锦葵科落叶灌木,生于南方,夏秋开花。乡人栽培于庭院周围,可供观赏,兼作绿篱。开头一句,在“茅舍”“溪曲”间横以“槿篱”,极富于江南景物的地方色彩。田家少闲月,春日人更忙。农夫村女,或耕于田亩,或织于户室。作者笔下虽未写人物,但“自南自北”,往来觅食的鸡声犬影,却使恬静淡朴的画面生气盎然,平添韵趣。

“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绿”则是一组近景特写。菰与水葓皆江南乡间极为常见的浅水植物。前者叶如蒲苇,嫩茎可食,又名“茭白”,秋天结实如米,饥岁可以为饭;后者即蕹菜,蔓茎中空,取其嫩梢为蔬,俗称“空心菜”。三、四两句,既描写环境,又显示物候,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而农居临溪,时逢春潮上涨,溪水满溢,清波荡漾,水草摇曳。“春波涨绿”四字简洁凝炼,静中寓动,与槿篱、菰叶、水葓等一道构成以绿色为基调的整体环境背景,使人感受到水乡农家的优美风光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但这并非作品表现的重点,前五句铺叙景物的目的,在于衬托描写的主体,即后于画面中心的“茅舍”。“门外”二字,除点明取景角度及视点的变化外,也暗示作者行踪,为由所见转写所闻作了过渡。

缘溪漫步的词人此时正驻足茅舍院门之外,“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结尾三句,以耳听之实写眼见之虚,化听觉形象为视觉形象。户内的木梭来回飞动,机杼轧轧不停,织妇勤苦操劳,气氛忙碌紧张,都借传出屋外的急促的机织声来表现,使读者闻其声想见其状,如有身临其境之感。这轧轧鸣梭与整个环境构成了有声有色、动静有致、虚实相生、余韵悠然的意境美。至此,一幅带有江南水乡风俗特征的春光图已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孙光宪之前的唐五代文人作品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词篇可谓寥若晨星。而这首朴素自然,洗尽铅华的《风流子》词,在多咏男女相思情事,风格婉丽浓艳的花间派词作中更显得一枝独秀。难怪前人所著的《栩庄漫记》这样评价道:“花间集中忽有此淡朴咏田家耕织之词,诚为异采。盖词境至此,已扩放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