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上荆渚因梦庐岳乃图壁赋诗》题画诗赏析

齐己

梦绕嵯峨里,神疏骨亦寒。

觉来谁共说,壁上自图看。

古翠松藏寺,春红杏湿坛。

归心几时遂? 日向渐衰残

【注释】

①嵯峨:山高峻貌。②日向:一天天趋向。

【评说】

选自《全唐诗》卷八三九。

这首诗借写梦来抒发诗人的归山之情,写得生动而严谨。首联点明梦境,在梦中,诗人绕着高峻的庐山游行,自觉神情疏散,骨体清寒。颔联说明梦醒情景,诗人猛然醒来,无人能共话梦境,就在壁上依梦境而作庐山图自己欣赏。从此联看,齐己不但工诗善书,亦擅丹青,可惜画史不载,今已不能睹其真面目矣。颈联再现画面实景,画面上,苍翠的松林掩映成趣,其间若隐若现地露出古寺的一角;山间红杏正开得当时,那红色秾丽得似乎要浸湿古寺内的神坛。这两句不仅敷彩设色,还用一个“湿”字,以通感的手法,把一片鲜嫩、娇红欲滴的杏花呈现在读者面前。尾联点出本诗主题,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心愿,归隐庐山呢?身体一天比一天衰弱,可能性也就一天小似一天了。诗人不能归隐庐山的遗憾之情溢于言表。归山,是齐己的夙愿,庐山,是他第一钟情处,其《寄怀钟陵旧游因寄知己》曾云:“终拖老病重寻去,得到匡庐死便休。”此处诗人更是日有所思而至夜有所梦,又图之于壁,赋之于诗,如此尚嫌不够,诗人后又造假山,以了其志,其《假山》诗序云:“迄于十秋,而攒青叠碧于寤寐间,宛若扪萝挽树而升彼绝顶。今所作仿像一面,故不尽万壑千岩神仙鬼怪之宅,聊得解怀。”归山成了齐己魂牵縈的一块心病,并在多首诗作中提起,表现出齐己始终不渝的不慕荣华、志在山林的高洁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