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济淳《黄山气候云物记》原文与赏析

汪济淳《黄山气候云物记》原文与赏析

汪济淳

黄山峙域中,其奥易出域外。自非遗落物,嗜静观有得,与山灵同性命者,不可与言黄山。盖必我之性情嗒然若木石,而后山之性情跃然具须眉。余住山下,不敢谓久,或期焉,或期有半焉,或不可期计,仅可旬计焉,大约阅开落历暄萋矣。因所睹记述其略。

黄山春到较迟。当市郭郊原柳眼桃腮,献媚弄态时,正山中残雪凝枝,剩寒锢石候也。迨花事外谢,春告暮矣,山始吐荣发秀,异香氤氲遍崖壑。海棠枝头点珠,木莲叶上耀玉,丛兰满石,采芝盈眸。其花不知名,卉非世有者,又与奇松幽径相错如绣。群鸟呖嗉深箐中,箫笛笙镛分为之,谓之“山乐”,山外无有也。僧采荈取笋,嚼野蔌。笋产最夥,法制之味胜天目。

黄山四时皆适,夏居更胜。大暑流金石、焦土山,人在洪炉焰冶中。黄山气如高秋,野服箨冠,曳杖岩趾, 见奇峰撑天, 叠巘蔽日, 古木千章, 寒潭百尺,凉飔拂拂,皜然何有! 正午见日,和煦宜人,昃则宿,夕则栗。雨余晴初,有挟纩者。地绝蚊蝇,僧弗施幔。 日添香泉不烦人力。 视市居旅行,褦摇箑,汗下十斛者,真有仙凡之隔。彼秦汉之君遣童男女随方士求海上三山,抑知陆地有瀛海哉!

黄山夏日如秋,故秋候最早。金风初届,寒霜遽飞, 征鸿无声, 老夜啸。 木芙蓉累结朱实, 秋牡丹群吐紫英。最可乐者,秋叶幻色绚烂如春。盖树木藤萝皆亿年物,饱饕霜露,巧绘丹黄。正色则五,五色之中深浅杂呈,又不翅各五也,斑斑驳蚀如古鼎彝。仰壁壁然,俯壑壑然,瞩近览远,远近然。登峰遐眺,江长海阔,惟此时可指而数也。石门、消摇诸胜,潦尽草枯,亦秋游为良。

黄山沉寂幽奇,然春迄秋,游屐杂至,涴我泉石。冬屏人迹,如时在鸿濛,人居胎息,韬精固存,反胜三时。气虽凛然,顾山饶棘楚,然薪炽炭,瑾户拥书,以寂得娱。僧以炕寝客,间饷清明佳醪,酡颜寒山,致足相敌。老梅百株布桃源岩,洞间香雪,时舒半里白粲。

此文描绘黄山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风物,非同一般文人的“伤春悲秋”之作,而是以一个热爱大自然的旅游者的眼光,将黄山的四季都写得景色秀丽,气候宜人。描绘景物真切具体,富有地方特色; 文笔简洁,寥寥数语,便写出一个季节的气候风物的特色。

文章的首段写文章的缘起。黄山以雄奇、幽深而名扬天下,非超然物外,热爱山如同性命一样的人,不能谈黄山。作者认为自己的性情象木石一样超然物外,又断断续续地在黄山居住了许多时候,观察过黄山花开花落的气候变化,因而能够将自己的真切体会写出来。首段交代了此文是作者亲身观察的结果,增加了文章的可信性,并表现了作者对黄山的热爱之忱。

次段写黄山春天的气候风物。作者以山外之春作对比,点出黄山春天较迟的气候特点。当山外已是桃红柳绿之时,山中却还残雪未消; 等到山外众芳凋零,春色将暮时,山中才野花吐芳,春色灿烂。有海棠花、木莲花、兰花、灵芝草以及不知名的奇花异卉。群鸟啼啭,像箫笛钟鼓齐鸣,还有一种叫“山乐”的鸟,为此山外所无。和尚们采茶、挖笋、吃野菜。黄山产笋甚多,制成笋干,味道甚美。此段写出黄山春天较迟但春色绚丽、物产甚丰之特点。

第三段写黄山夏季的气候。作者以山外酷热难耐作对比,突出黄山夏季清凉舒适的特点。黄山夏日凉爽如秋,这时,穿着粗布衣,戴着竹笠,拄着拐杖去登山,只见奇峰插天,遮蔽了烈日,古树千株,寒潭幽深,凉风拂拂,没有一点热的感觉。中午才看见太阳,阳光柔和宜人。日西斜时便像夜晚一样凉爽。雨过天晴时还有人穿棉袄。山上没有蚊子,和尚们从来不挂蚊帐。对比此时在城市中居住或旅行,戴笠帽摇扇,汗下如雨,真有仙凡之分呵! 在作了这样的对比之后,作者再以典故来突出黄山夏日清凉如仙境: 过去秦始皇和汉武帝派童男童女跟随方士去海上求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然而他们岂知陆地上就有这样的仙山呢!

第四段写黄山之秋。前人往往将秋天写得萧瑟凄凉,而作者笔下的黄山,却不见衰败之气。黄山的秋天来得较早,寒霜纷飞,鸿雁无声,老猿夜啸。木芙蓉开着红色的花朵,紫色的秋牡丹开放。最令人快乐的,是秋叶的颜色五彩缤纷,如同春天的景色一样绚丽。这时登峰远眺,可以看到江长海阔的景象,只有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才能够看得这样清楚。在作者笔下,秋天的黄山仍是那样生气勃勃,美丽动人。

第五段写黄山之冬。冬天的黄山,游客的踪迹消失了,显得颇为沉寂,但作者认为别有一番情趣。山中有丰富的柴草,可供闭户拥炉读书,修心养性; 山僧们有热炕美酒,足以娱客御寒。还有寒梅白雪,另有一番景致。

此文写黄山的四季,各有特点,各有佳处。春日有山花烂漫、群鸟和鸣,足以娱人; 夏日清凉舒适,使人飘飘欲仙; 秋色绚丽清朗,赏心悦目; 冬日拥炉读书饮酒,欣赏雪里寒梅,令人快意。在作者眼中,黄山一年四季都景物气候宜人,表现出他对黄山的衷心赞美,确为他所称的“与山灵同性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