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宋·李清照》原文与赏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落日熔金〕形容落日的颜色如熔化的黄金一样灿烂。〔暮云合璧〕薄暮云彩象璧玉连成一片。〔染柳烟浓〕在烟雾熏染下柳色显浓的意思。〔吹梅笛怨〕吹奏《梅花落》曲调的笛声幽怨。〔中州〕古以豫州居九州之中,故称中州。此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三五〕此指正月十五。〔铺翠冠儿〕镶有翡翠珠玉的帽子。〔捻金雪柳〕用金线捻丝所制的雪柳。雪柳,宋代妇女头上插戴的装饰品。〔簇带〕插戴。〔济楚〕整齐,漂亮。〔风鬟霜鬓〕发鬓蓬松散乱的样子。〔怕见〕懒得。

李清照在南渡以后,“常怀京、洛旧事”(张端义《贵耳集》)。晚年流寓临安(今杭州)时,孤独寂寞,贫病交加,每逢节日,更加思亲忆旧,感慨万千。这首《永遇乐》通过元宵节的今昔对比,抒发故国之思和国破家亡饱经忧患后的愁苦情怀。

上片写元宵盛况。开头两句先以景物烘托节日气氛:落日象熔金一样光辉灿烂,晚云好似白璧相合连成一片。霞光夕照,景象迷人! 可作者却凄然发问:“人在何处?”面对临安表面繁华景象,词人恍若置身“中州盛日”,一时间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形象写出饱经离乱词人的迷惘心境及与现实不协调的痛苦心声。所以,尽管是残梅落尽,柳叶迎春,充满春意的融和天气,可词人仍不免要产生“次第岂无风雨”的忧虑。这里说的“风雨”,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隐喻政治的风雨。这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在饱经颠沛流离后的惨痛与不安心情。由于内心忧伤痛苦,又担心风雨难测,因此,游兴早已索然,对于“酒朋诗侣”乘坐着“香车宝马”前“来相召”,词人便都婉言谢绝了。忧时伤世之情,至此倾吐无余。

下片追述“中州盛日”的元宵景象,并写盛衰之感。前六句全是追述之词:当年汴京元夕,何等热烈繁华,闺中女伴,戴着有翡翠珠玉的帽子,还插上用金线装饰的雪柳,个个精心打扮,情绪热烈,内心充满喜悦。但是幸福美好的一切,随着国破家亡已不复存在,昔日盛况已成过眼烟云,无从寻觅。而如今,经过长期的颠沛流离,人已衰老,满面风尘,蓬头散发,寂寞憔悴,即使是元宵佳节,也懒得“夜间出去”,还“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语似平淡,但却包含着无限凄凉辛酸!

这首词抚今追昔,在写南渡前后两种元宵节的不同景况时,展示出生活的巨变,流露出对故国的眷念之情。在写法上词人采用了对比手法,不仅把昔日之欢与今日之悲相对比,还以他人的欢声笑语与自身的寂寞悲凉相对比,使自己的愁苦情怀表现得更为深沉,也更加感人。宋末爱国词人刘辰翁曾和此词,序中有云:“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可见这首词感人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