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胡纪谟《泾水真源记诗(选二)》六盘山诗词赏析

泾水真源记(选二)

(清)胡纪谟

其一

无数泉飞大小珠,老龙潭底贮冰壶

汪洋千里无尘滓,不至高陵不受污。

其二

藏书獭谷论终刊,漫把笄山认六盘。

颠倒泾渭成底语,于今益信说诗难。

【作者简介】

胡纪谟(生卒年不详),顺天通州(今河北通县)人。乾隆戊子举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任甘肃中卫县(今宁夏中卫市)知县。据载乾隆皇帝读《诗经·邶风·谷风》中“泾清渭浊”之句,看到注家解释说泾浊渭清,顿生疑义,之后又读到元人曹伯启“泾清渭浊源何异”句,更为迷惑。为搞清这一问题,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帝特令西大臣水利学士兼中卫县知县胡纪谟实地考察。胡纪谟奉旨跋山涉水到泾水源头,终于探清了泾河本源,撰《泾水真源记》一文上报朝廷。乾隆帝读阅数遍,欣然笑曰:“泾渭分不明,此可昭然也。”便颁诏天下,记之于史册。此诗便是胡纪谟在《泾水真源记》一文后所作的附诗。

【词语简注】

①贮冰壶:贮存冰凉的大水壶。

②尘滓:灰尘和污滓。滓(音zǐ),污浊的杂质。

③獭谷:旱獭藏身的深谷。獭(音tǎ),水獭、旱獭、海獭的统称,是哺乳动物,前肢的爪发达,善掘土,成群穴居。

④底语:底子般或根源性的语言,在此指结论性的语言。

【内容简析】

本诗是胡纪谟《泾水真源记》一文后的五首附诗中的两首,这里选的是原作中的第一首和第二首。

第一首诗主要写发源于六盘山的泾水尤其是其中的老龙潭清幽秀美的景致。“无数泉飞大小珠”是写泾水从六盘山流出后,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流泉和深潭,它们飞流而下,如同大大小小的珠玉溅落。“老龙潭底贮冰壶”则写泾水最大的积水潭——老龙潭深不可测,水底犹如贮存着一个巨大的冰壶。“汪洋千里无尘滓”写泾水自六盘山起源,一泻千里,汇入渭水,流入黄河,东流入海,其自源头起清澈幽美,没有尘滓。“不至高陵不受污”作为全诗结句,写泾水不到高陵地带,就不会受到污染。作者以此说明“泾清渭浊”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而非人为的雕琢杜撰。

第二首诗主要写对六盘山发源的两大河——泾河和渭河被人颠倒清与浊的感慨。“藏书獭谷论终刊”主要写自古人们藏书做学问,就如同旱獭藏身幽谷深洞,秘而不宣,许多宏论也终止于书刊,难以流传。“漫把笄山认六盘”一句,写许多人都盲从别人把笄山误认为是泾水发源的六盘山。“颠倒泾渭成底语”一句,写由于口口相传,望文生义,泾浊渭清反成了注释家诠释词义的结论性语言。“于今益信说诗难”则写作者对自己调研泾水真源的感受:到今天才更加相信前人讲的解诗难的话啊!作者在此实际上讲了一个道理——干事情或做学问,都要实事求是,重视调查取证,切忌人云亦云,望文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