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南京·朝天宫》诗词散文赏析

《南京·朝天宫》原文、赏析、鉴赏

位于南京市城西水西门内,莫愁路侧。春秋吴王夫差曾在这里设置冶炼作坊,铸造兵器,故名冶山,又称冶城。东吴大帝孙权亦曾在此设置冶官,专司铜铁器的冶铸。东晋时,这里曾是宰相王导的西花园。后孝武帝又在此建冶城寺。刘宋时,在此山设“总明观”,汇集了当时的名流、学者研究哲学、历史等学科,成为我国最早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之一。唐代这里改设为道教的太清宫。杨吴时期,这里改称为紫极宫和钟阜轩。北宋时改为“文宣王庙”,后又改为天庆观,不久又改为祥符宫,建有太乙殿。元代这里又改为永寿宫,并建有钟英亭。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这里又改建为朝天宫,并设有司仪亭,以供文武百官在此学习朝贺天子之礼仪。清初,这里又改建为道观,规模之大,建筑之宏伟,为当时南京道教庙宇之冠。现存建筑建于清同治年间,中为文庙,东为府学,西为卞公祠。卞公祠虽已改为民居,但朝天宫仍为江南今存清代最大和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孔庙依山而建,前临泮池,外环高墙,高墙正面嵌有“万仞宫墙”4个大字,东西两侧牌坊有“德配天地”、“道贯古今”门额。文庙正门为棂星门,依次为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再后冶山之巅,有敬一亭,据此可远眺钟山雄姿,近俯文庙全景。朝天宫现为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

〔古诗文赏析〕 朝天宫 用苏东坡韵 清·爱新觉罗·弘历

玉局风流似紫微,游苏忘蜀远思归。

登楼未觉山川美,送鹰因怀音信稀。

高观当年知宋否? 西园今日姓王非。

冶城不少留题者,独和坡吟倚素晖。

根据史料记载,清代乾隆皇帝六度南巡金陵时,曾先后4次拜谒朝天宫,每次都留有题诗。上述七律,写于1762年农历三月下旬,第三次南巡之际,御题诗碑至今还完好地保存在朝天宫的后山之上。

乾隆这首诗是写朝天宫的,并且是用苏东坡咏朝天宫的诗韵。苏东坡在他宦游的生涯中,曾多次来过南京,并在朝天宫留下过他的诗咏。乾隆一直以风流儒雅自诩,所到之处,均要题诗勒石,以久垂远,这便是“乾隆遗风”的由来。他十分敬仰苏东坡的文才,因此游览了朝天宫以后,不仅要题诗,而且还要按苏轼的诗韵来赋诗。

“玉局风流似紫微,游苏忘蜀远思归。”“玉局”,宋祠官有玉局观提举,苏轼曾担任过玉局观提举。因此后世便称苏轼为苏玉局。乾隆后来南巡到常州时,还专门去游览了苏东坡当年在常州泊舟处——舣舟亭,并亲自题写了“玉局风流”的匾额。“紫微”,星座名,三垣之一,三垣系指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三个星座,亦可指星名,这里是将苏东坡喻为天上的星宿。“游苏忘蜀”,这里是指苏东坡在江苏游历,以至于淡忘了自己的故乡四川。其实乾隆在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是指苏东坡热恋江苏的山川名胜,以至于把江苏当作了自己的故乡四川。“远思归”即“思远归”,指苏东坡内心里还是想早日回到自己的家乡。起联的意思是:“潇洒而极富才华的苏东坡,真象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他游历江苏的山水,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家乡四川,但他内心里还是望早些返回自己的家乡的。”

“登楼未觉山川美,送鹰因怀音信稀。”颔联的大意是:我登上了高楼,纵目四望,并未觉得山川像想象中那样壮美,遥望苍鹰远去,思绪联翩,离别以后,音信为什么如此的稀少?

“高观当年知宋否?西园今日姓王非。”“高观”,泛指朝天宫道观建筑。朝天宫自唐代在这里设道教的太清宫以后,历代虽多有变迁,但这里一直是南京的道教圣地。特别是清代初年,将此地又改建为道观以后,规模之大,建筑之宏伟,为当时南京道教庙宇之最。“知宋”,宋,在这里是专指南朝时的刘宋,宋明帝泰始六年(公元470年),曾在此设立了“总明观”,亦称东观,系当时的国学,下设“文学”,“史学”等馆,云集了国内许多学者名流,专门从事文、史等学科的研究,是我国历史上较早从事学术研究的机构。“西园”是朝天宫的旧称,晋元帝大兴(公元318—321)初年,因丞相王导久病不愈,方士戴洋云:“君命本在申,而申地有冶,金火相铄,不利。”王导遂将原设于此的冶官衙署移往他处,将此处改为“西园”,晋成帝曾亲临此园游观。“姓王非”,意即非姓王。颈联主要通过对朝天宫历史的回顾,反映了朝天宫的沧桑之变。

“冶城不少留题者,独和坡吟倚素晖。”“独和坡吟”,尽管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冶城的诗作甚多,但为什么乾隆偏偏独和坡吟呢?这与乾隆偏爱苏东坡有关,乾隆南巡镇江金山寺时,亦曾赋过《游金山寺用苏轼韵兼效其体》诗一首,第四次南巡到朝天宫,还曾依苏轼原韵和了另一首《朝天宫》七律,此外乾隆还为苏轼《偃松图》一画题过诗,为和阗玉镂东坡夜游图题过诗,当然上述仅其部分题诗,但由此可见由于偏爱而独和就不足为奇了!诗外之意是乾隆为苏轼一生的坎坷而大抱不平,由于有这样的心绪,“登楼未觉山川美”就容易理解了,因为乾隆第一次莅临朝天宫赋诗时,对这里景色还是备加赞赏的:“冶城谒琳宇,竹树郁苍苍”、“绿山飞紫阁,守汞锁丹房”,乾隆虽然多次前往道教宫观游赏,但他对道教远不如佛教感情之深,这也有他自己的赋诗为证:“道侣何须向修炼,吾心原不慕神仙。”这也许是乾隆“倚素晖”之所思,我们只能根据乾隆的诗作去揣度了!

乾隆遗诗现存43584首,可谓千古一人。他的诗总体评价是“历史价值远远超过艺术价值”,以此首记游诗与乾隆大量的记事、记史诗相比,还是比较清新流畅的,较少八股和郊庙气息的,用“玉局风流似紫微”来描绘苏轼,可以说是十分形象生动的。但乾隆诗中喜欢用典,尤其喜欢用生涩冷僻的典故,这不能说不是影响乾隆诗作艺术性的重要原因了!

(袁晓国)

〔民间文学〕 南京建邺区有个朝天宫,明朝以前叫玄妙观。这里的素面很好吃,也很有名气。

后来玄妙观怎么改成朝天宫的呢?据说朱元璋在南京做了皇帝后,喜欢穿便服上街,到民间私访。有一次,他刚刚走到玄妙观,就闻到素面的香味,花钱买了一碗,越吃越觉得味道特别鲜。

回到皇宫以后,厨子很用心的做了。但味道总比不上玄妙观的,朱元璋一气之下,杀了3个厨子。

这件事被马娘娘知道了,她想,为了吃一碗素面,就杀了3个人,太不应该了。她派了机灵的小太监,装成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到玄妙观当小道士,当小道士是假,学做面条是真。

小道士进观以后,发现后面的院子里偷养了许多鸡,过几天就要杀两只,把鸡肉晒干磨成粉,放到面粉里一道和,再切成面条,下面的时候,又用野雀子煨汤,其实玄妙观的素面是素面荤做。

小太监把这些情况向马娘娘报告了,马娘娘叫他按这个法子做碗面条给皇上吃,朱元璋一边吃一边说,和玄妙观的素面一样,他又问小太监怎么有这个手艺的,小太监就把素面荤做的实情说了一遍,朱元璋一听就冒火了,说道士犯了欺君之罪,叫人把道上杀掉了。

朱元璋还嫌不解恨,又叫人把玄妙观的牌子砸掉,改成朝天宫,就是朝拜天子的意思。还设了司仪亭和百庶府,以后这地方就成了文武百官练习礼节的地方,要学会怎样朝拜皇帝。

(傅庭龙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