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初唐著名诗人王勃一生只活了二十几岁,这首诗是他的晚期作品。据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说:“此疑咸亨二年(671)寓巴蜀时作。”诗题中的“山”,当位于长江边。诗人站在山中俯视脚下的大江,千般感慨,万种忧愁不禁油然而生。其中也许有“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浩叹;有光阴虚度的感伤;更有异地游子的乡思乡愁。诗人将他的感慨和忧愁一无保留的寄寓在长江之中。在一二句里,长江甚至成了诗人全部感情的载体,成了诗人整个心绪的象征。诗人几乎与长江融合在一起了。在诗人看来,长江也象他一样充满悲哀。这悲哀是如此凝重,以至江水也停止了流动。“滞”既是对水流不畅的形容:从高山上望脚下的一线长江,确实会有江水静止的感觉。同时,也是借江水写诗人滞留巴蜀的心态。江水何以如此悲哀,是思念着它的归宿一流向大海的怀抱么? 同样,诗人也似乎遥遥地听见了故乡、亲人对他的呼唤。因此,“念将归”既是写长江,也是写诗人自己。两者都在盼望着万里归程。在这扑朔迷离的诗句中,诗人借物喻人,以景传情,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寂寥旷远,悲凉幽怨的意境。
至此,诗人兴犹未尽,他还要给这冷清的意境继续涂抹一层发暗的色彩。三四句以白描的手法,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了与这意境相契合的氛围。季节,深秋;时间,日暮,周遭落叶纷纷。试想一下:当深秋的傍晚,寒冷的秋风阵阵吹过,山山岭岭间无数的黄叶纷纷飘落。此时此刻,置身此情此景中,怎么会不令人油然感到一种凄凉悲哀的滋味呢。何况,此时的王勃又是郁郁不得意的天涯沦落人,面对眼前的长江、秋风、落叶,他更加悲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