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敦煌曲子词·南歌子》敦煌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
斜影朱帘立,情事共谁亲。分明面上指痕新。罗带同心谁绾①,甚人踏破裙②。蝉鬓因何乱③,金钗为甚分。红妆垂泪忆何君。分明殿前实说,莫沉吟。
自从君去后,无心恋别人。梦中面上指痕新。罗带同心自绾,被狲儿踏破裙④。蝉鬓朱帘乱,金钗旧股分⑤。红妆垂泪哭郎君。妾是南山松柏,无心恋别人。
注释 ①罗带同心:用丝带编织成的同心结,寓男女永结同心的意思。②甚人:什么人,谁。踏破裙:因脚步急促而不小心踏住罗裙,将其扯破。窦梁宾《喜卢郎及第》诗:“晓妆初罢眼初瞤,小玉惊人踏破裙。”③蝉鬓:唐代流行的一种发式,鬓发梳理得如蝉翼,故名。④狲儿:口语中对猴子的叫法,又称“猢狲”。⑤金钗旧股分:古代情侣常在离别时将一对完整的钗饰分开,以作为纪念的信物。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鉴赏 这两首《南歌子》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前一首用男子的口吻提出一连串问题,而后一首则是女子一一回答男子提出的所有问题,这实际上是使用了“盘歌”的形式。中国民间有男女对唱,假设甲盘问乙,这种形式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类似的表演形式在唐代被称为“问头”,它也被引入了敦煌曲子词,这两首《南歌子》就是其中的代表。
前一首词写丈夫归家时,发现红色的帘子下面斜射出一个人的影子,于是对妻子发问道:“你在和谁讲情话啊?你的脸上为什么会有如此明显的被捏过的指痕? 又是谁将罗带绾成同心结系在了你的身上?你的裙子是被谁踩破的?蝉鬓为什么变得那样乱? 金钗又为何分成了两半?好好的妆容因为流泪而花了,你是在想念什么人?给我明明白白地在这里说清楚,不准沉默不语。”丈夫一口气连续问出这么多问题,可见他对妻子的不忠已经不是一般的胡乱猜疑,而是有几分确定的了。俞平伯《唐宋词选释》:“用第一问‘斜影朱帘立,情事共谁亲’,回答第五问‘蝉鬓因何乱’,章法整中有散。”可见实际上,丈夫对于妻子“蝉鬓因何乱”早就看在眼里,心知肚明了。但他还是故意问出来,看妻子对此会作何解释。下一首词妻子为了消除丈夫的狐疑,对丈夫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回答。她先用一句话吐露了自己的心声:“自从你出门之后,我根本就没有想过要移情别恋。至于为何脸上会有被捏过的痕迹,那是在做梦时自己捏出来的。用罗带绾成系在身上的同心结也并非他人所赠,而是自己绾的。裙子是被那猢狲踩破的。至于蝉鬓,是由于碰到了红色的帘子而弄乱的,金钗则是早年分别时送给了你一半。我痛哭流涕而弄花自己的妆容正是因为思念你呀。”最后,女子发誓说:“我是那南边山上的松树和柏树,狂风刮不倒,大雪压不垮,情比金坚,从来没有移情别恋。”从开始的谈吐心声到一一解释,再到最后发下誓言,可以感受到女子为了挽回丈夫的心意,内心由起初的理性状态到最后感性的爆发,感情变得越来越激动,越来越强烈。词中反复提到的“同心结”,是用锦带编成的菱形连环回文结,是唐代婚俗中的重要物件,作为男女坚贞爱情的象征,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重要信物。《唐教坊记》中专门列有《同心结》《同心乐》等词牌,可见这一婚俗在唐代之盛。至于“蝉鬓”,则是唐代女子众多发式之中的一种,而当时女子头上的饰物则更是种类繁多,通常有簪、钗、珠翠、鲜花等,其反复讲究,成为了当时一种时髦的民俗,因而词中女主人公发式与金钗的变化当然会引起丈夫猜疑的目光。
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卷三道:此项风情问答简称“问相思”。又:这首词影响后世甚广,录元李文蔚《燕青博鱼》杂居第三折《滚绣球》么篇内正末之唱与搽旦之白如下:“(正末唱)你这个养汉精!假撇清! 你道是没奸夫,抵死来瞒定。恰才个谁推开这半破窗棂?(搽旦云)我支开亮窗,这里乘风歇凉来。(正末唱)谁揉的你这鬓角儿松? (搽旦云)我恰才呼猫,是花枝儿抓着来。(正末唱)谁捏的你这腮斗儿青?(搽旦云)我恰才睡着了,是鬼捏青来。(正末唱)可也不须你折证,见放着一个不语先生。谁着这芭蕉叶纸扇翻合着酒?谁着这花梨磁钵倒暗着灯?——这公事要辨个分明!”(杨昇华)
人物图 【清】 汤禄名
集评 任半塘:“答语一一依随问语,作机械地求脱罪愆。其内心显甚虚怯,在一种淫威压制下,不得不作狡展的隐瞒。此类风情问答所反映之故事情节,势必超过讲唱技艺,而进入戏弄扮演,庶可充分表达歌唱时所必需有之面部惊慌及身体瑟缩等。”(《敦煌歌辞总编》卷三)
俞平伯:“设定男女双方相互问答.这是民歌的一种形式。源流都很长远。词的初起,有多样不同的风格。”(《唐宋词选释》)
链接 词牌《南歌子》名称的由来。《南歌子》,又名《南柯子》《风蝶令》,唐教坊曲。对于《南歌子》词牌名的由来,汉张衡《南都赋》云:“坐南歌兮起郑舞”,又“歌”或作“柯”。唐人传奇小说有《南柯太守传》。敦煌乐谱中有此调舞谱,是为催酒时的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