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潜《满江红齐山绣春合》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

宋词鉴赏·《满江红 齐山绣春合》·吴潜

吴潜

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双脚健、不烦筇杖,透岩穿岭。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勾蠡规模非浅近,石苻事业真俄顷。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

这是一首登临抒怀之作,诗人登上池州城(今安徽贵池)东南的齐山,遥望祖国山川,不禁思绪万千。词中抒发了他年华老大的今昔之感和至今不敢忘国的激情。

“十二年前”四句,不写今日登临,却忆昔日登山。“穿”、“透”二字,极为传神,使我们看到一位精力充沛的青年履险如夷的勃勃英姿。“老去”二句,写风景依旧,自己却已有迟暮之感。“想牧之”三句,转至怀古:当年,杜牧在此写下《九日齐山登高》的诗章,千百年来犹叫人神思往驰,而今古人何在?只有空山寂静,令人凄凉。

换头,又折回写其居山而望。“山之下”六句,均写望:这一望,由近及远,有可见者,有目力所不及者。“江流永”、“淮山暝”为可见者,写得苍茫浑阔,既反衬出立足点齐山之高,又写出南宋疆土夕阳残照下壮阔而又近昏暗的气氛。“淮山”,即八公山,点出此山是为下面联想谢安击败苻坚事伏笔。“望中原”,是目力绝不可及者,是写其心中企盼,故曰“何处?”作一提顿,引人注目。“虎狼犹梗”一语,笔力千钧,可见对异族统治者为害中原的切齿痛恨,及对长期丧失国土的无比痛惜。

“勾蠡”二句,以历史事例,说出自己的主张。“勾蠡”,指越王勾践重用范蠡复国事。春秋时越国被吴所亡,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重用范蠡、文种等人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复国灭吴。勾践复国灭吴,皆因有长期足够的准备,故曰“非浅近”。“石苻”,指谢安(字安石)与其弟及子侄辈大破苻坚事。前秦苻坚攻东晋,号称80万大军,扬言: “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然而谢安却以八万之军,淝水一战而击败秦军,至使苻坚“望见八公山上草木”,“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谢安取胜,贵在方略正确,抓住战机,一举成功,故曰“真俄顷”。援引两个著名的历史事件,意在说明:收复中原必须像勾践复国灭吴一样,整顿朝政,作长期切实的准备;应如谢安以正确的方略,抓住有利战机,以期一举成功,绝不宜妄动。“问古今”二句,结尾苍茫,发人深省。

全词信笔写来,沉郁顿挫,一片神思。虽曰登临名胜,却非专意山水。而是触景生情,表现出一种殷切关注国家命运、时刻惦念收复失地大业的深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