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吴永和·虞姬》原文赏析
大王真英雄,姬亦奇女子。惜哉太史公,不纪美人死!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军被汉军围困在垓下,兵少食尽,四面楚歌。项羽在军帐中饮酒解忧。此时英雄末路,面对美人骏马,项羽百感交集,慷慨悲歌,大声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自歌数遍,美人和之,叱咤风云的项羽不禁感伤哭泣,流泪数行,左右诸将,莫不同哭而不能仰视。最后项羽带头突围,杀死汉兵无数。本来他是可以只身逃到江东去的,但感到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便拔剑自刎于乌江西岸。至于虞姬的结局,司马迁不知出于何种动机没有交待。所谓“美人和之”,也不知是虞姬跟着项羽一同悲歌,还是虞姬另行创作一首来和项羽。根据《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唱毕《大风歌》之后,命令沛中少年一百二十人“皆和习之”推测,“和”可能只是一同歌唱。但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却按照后一种意思来理解。他引 《楚汉春秋》说,虞美人的和歌是: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似乎结局是虞姬以死报答项羽对她的深情厚爱。从“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感人力量来看,从项羽无牵挂的自刎来看,虞姬是极有可能在项羽自杀之前以死相报的。秦末的虞姬在如此仓促的时间内,能够脱口唱出如此成熟的五言诗来,似乎不太可能。但不管事实真相如何,霸王别姬终是一幕催人泪下的悲剧,使人联想起李清照的一首小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于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乌江》)李清照倾尽心力赞美的是项羽充满英雄色彩的死。吴永和则不同,这位女作家是江苏人,项羽则是在苏州 (即江东) 发迹,虞美人虽不敢肯定就是吴永和遥远年代的同乡,但吴永和的同情却不限于楚霸王,故对司马迁没有交待虞姬的死表示遗憾。诗中说: “项王好一位失败的英雄! 虞姬也是一位奇特的女子! 可惜啊太史公,竟然不纪录美人的死!”言外之意便是虞姬具有英雄色彩,不愧于英雄项羽,值得史家多费一些笔墨。这个问题的提出,可以看做是中国古代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是女性关注自我价值包括死的价值的情感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