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朱彝尊·常山山行》原文赏析

古诗《朱彝尊·常山山行》原文赏析

常山至玉山,相去百里许,山行十人九商贾。肩舆步担走不休,四月温风汗如雨。劝君“何不安坐湖口船,船容万斛稳昼眠”?答云“此间苦亦乐,且免关吏横索钱”。

朱彝尊晚年的诗作,简淡平易犹如一泓澄泉,已不若中年以前或多学问或重藻采。但淡易只是指火气内敛,不等于说锋芒全灭。《常山山行》就是一首平易中寓锋锐的关心民生的古体诗。诗作于康熙三十七年游闽之时。

常山在浙江省西南部,位处衢州以西,江山县之北;玉山在浙赣二省交界处,今属江西省。常山与玉山之间正好是怀玉山脉与仙霞岭二大山系相交会的岭壑,据《南来录》说“自常山至玉山,八十里陆道,谓之玉山岭”。此陆道为由赣入浙的必经之地。朱彝尊是取道衢州,往铅山,游武夷而入闽的途中就所见所闻写下这首诗的。

山途上诗人发现一件奇怪事,跋涉其间的大都是江西赣东北一带来的商贾,在四月和煦的温风中跑得挥汗如雨,“肩舆步担走不休”,坐着滑竿轿子的,步行挑担的,络绎不绝。朱彝尊之所以奇怪,是他们为何不从江西湖口搭船,从鄱阳湖水系或从九江入长江转运河入浙?坐船装货既多,又稳便不累人,远较走这崎岖山道相宜得多。谁知一问之后,得到的回答是“此间苦亦乐”。所谓虽苦犹乐,是因为可以“且免关吏横索钱”!

苛政猛于虎之类的话题当然并非新鲜事。然而在康熙中后期起号称“盛世”的年代,揭示类此的民生现象则是别有意义的。而关税田赋之酷重,又正是支撑起“盛世”的支柱之一,这本是严峻的事实。诗人对此不能不感喟。

诗带有小叙事诗特点,以形象和对话来揭示题旨,作者本人没有直接出来议论。

此中有二对苦乐矛盾现象,一是水路轻快山路辛苦;另一是辛苦可逃税为“乐”事,舒适行程则必遭“横索钱”,是为大苦。一相叠,山行虽苦只是小苦,水程虽安逸却要遭殃,宁取小苦,其“乐”在此。这样,平直记写中竟也见出曲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