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黄景仁·春兴》原文赏析
夜来风雨梦难成,是处溪头听卖饧。怪底桃花半零落,江村明日是清明。
题曰 “春兴”,意指因春天的景物而触发的情思。诗中对春日之景并未多费笔墨,主要是紧扣 “梦难成”三字,来写自己内心的感受。
诗的首句看似平易,实则婉曲。风雨连宵,难成好梦,可见诗人彻夜未眠。那么,诗人何以会“梦难成” 呢?这当然是由那彻夜不止的风雨所致,按理来说,风风雨雨,乃自然现象,何预人事?但仲则乃凄苦的诗人,故风雨每每牵其忧怀,惹其愁绪,形诸吟咏,便有“忽风忽雨喜愁客”(《春日楼望》)、“久病花辰常听雨”(《春日客感》)之类的句子。更何况此时的风雨是彻夜侵晓的风雨,是使得“桃花半零落”的风雨,这当然就使诗人枨触无端而“梦难成” 了。
诗的第二句插入“卖饧”之声,似与首句不接,其实联系仍很紧密。“饧” (xing),指用麦芽或谷物熬成的饴糖。古人习俗,多在寒食这一天卖饧,例如“岭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沈佺期《岭表逢寒食》),“箫声催暖卖饧天” (宋祁《寒食假中作》)。仲则以“卖饧”二字,一方面点明这天是寒食(清明前一天或两天),使第四句“江村明日是清明”不至突兀。另一方面,又与第一句相互映衬: 夜来风雨,愁人不寐,何其清冷孤独;溪头处处皆闻“卖饧”之声,又是何其热闹喧嚣! 不仅如此,饧者,饴糖也,其味甘甜,这不更衬出仲则苦涩的心境么?放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也是以浓郁的春光来反衬情怀之孤寂,机杼与此相同。仲则之句,盖源于此,只不过易“卖杏花”为“卖饧”而已。
三、四两句,进一步申说“梦难成”的原因。“怪底”一词,其义有二:一为“惊怪”、“疑怪”之义,如杜甫“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一为“难怪”之义,如杨万里“今年春在腊前回,怪底空山见早梅”(《梅花下小饮》)。仲则此诗,用的是第一义,作“惊怪”解。其意若曰:此时正是寒食,明天才是清明,按理来说,应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可为什么桃花竟大半零落了呢?诗人运笔至此,便戛然而止,却留有深长的余味:首先,从结构上看,它扣住了第二句的“听卖饧”三字,又与第三句的“怪底”呼应,文心极为细密。其次,从渊源方面看,此诗显然是从放翁的《临安春雨初霁》中受到启示。而放翁那首诗的尾联是: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仲则以“清明”煞尾,大概也寄寓着“京洛风尘,素衣化缁”的慨叹,表现出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另外,从全诗的意境看,是凄冷峭寒的,而“清明”乃春光明丽之时,说“江村明日是清明”,似乎隐含着一种期待,这就使峭寒的意境中透出一丝温馨,与仲则另一首诗的结尾“峭寒犹似许,不道入春深”(《春晓》)相比,显得更为含蓄,更有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