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贡奎·枪竿岭》原文赏析

古诗《贡奎·枪竿岭》原文赏析

薄宦辞家远,经秋未得归。直随山北去,却背雁南飞。川净白云起,郊平红树微。忆曾留宿处,立马认还非。

贡奎《云林集》有二首《枪竿岭》,另首为七绝: “百折回冈势欲迷,举头山市与云齐。经行绝似江南路,落日青林杜宇啼。”是诗人初到枪竿岭之作,描绘了枪竿岭奇峻的形势和秀丽的景色,并提供它的大致地理位置在北方。这首五律,从内容看是诗人又一次经过这里,抒写了与上一次迥乎不同的感受。

诗人两次经过枪竿岭,七绝写初来是“落日青林杜宇啼”的夏季,这首五律则是写再到正值晚秋。诗开头两句说: “薄宦辞家远,经秋未得归。”点出再到的缘由和时间,透露了此次是受差遣在外,很久未得与家人团聚。薄宦,是地位卑微的官。贡奎最后做到集贤直学士,不过六品,自然属下级官吏。既是官卑职小,而且离家又远,差遣时间又长,奔波劳碌,风尘仆仆,未免感慨系之。故这两句诗实含一定的牢骚。

诗第三、四句“直随山北去,却背雁南飞”,是说这次执行差遣任务,所经之地顺随迤逦北走的山势,而与大雁南归的方向相背反。这里的山指枪竿岭无疑,而其形状既是“百折回冈势欲迷”,那么出句“直”字就不是形容山势笔直,而是一直、径直的意思,与对句“却” (再、又) 字同为表连续副词。“随”与 “背” 两个动词的主语当然是诗人。“山北去”与“雁南飞”两个主谓结构短句,作“随”与“背” 的宾语。两句语译是: 一直随着北走的山势,而又背着南飞的大雁。其实山本为静物,诗把山势的南北走向,说成“北去”,赋予动意,是为了与“雁南飞”构成工对。诗人往行的方向只是一个,却以南、北一对相反语义出之,颇能见出巧思与匠心。这两句看似平淡的叙述,实际充溢着作者一种情感。诗人多么羡慕飞往家乡方向的鸿雁呵,而今自身却与之相反而行,岂不令人沮丧!

前两联叙述诗人长久差遣在外,以及山行的感觉。第五、六句,转而欣赏山外景色:“川净白云起,郊平红树微。”上句说,澄净的河流上空升起缕缕白云。“川”字可以有两种解释: 一是平野,一是河流。如作前解,与下句 “郊”字意思重叠,故以作后解为宜。用“净”字形容流水,古不乏例。“澄江净如练” (谢眺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古人以为云生于河川山谷,所以诗这么写,一个“净”字,说明河面上烟霭已荡然无存; 一个“起”字,则显示出白云的动态美。下句说,平坦的原野尽头,变红的树木依稀可见。“平”与“微”二字用得很妙。因郊平而望远,因望远而显出树色微茫。这两句诗是诗人立足岭上眺望所见,前句写纵体,后句写平面,上下左右无限宽阔高远。仿佛整个宇宙总览无遗。读来好似一幅气氛恬静、色彩鲜明的风景画。

枪竿岭是个不绝人烟的去处:“举头山市与云齐”,山上颇有市井商肆。想当年诗人曾在这里过夜,此番重到,停马细细辨认,面貌已经似是而非了。诗最后两句,就是写的这种感受,不难想象,诗人前次过此是盛夏,而此次重到则是深秋,大自然遽然改变了自己的面目,不仅如此,尘世的面貌也在急剧更迭。所以,使人难于辨识,并极易生出沧海桑田之慨。

这首五律除一个“山”字扣题外,几乎没有写到枪竿岭本身,岭的姿容只是被衬托出来。诗人之所以这样写,也许是有前一首诗存在的缘故罢。这首诗的特点是以写季节贯领全篇。首联提出一个“秋”字,颔联以“雁南飞”三字与之呼应,颈联则以写山外景构成前后络结之势,尾联写季节改变了大自然面目,暗与首联“秋”意绾合。这首诗构思奇巧,但却能以清新淡远出之。《九灵山房集》评论贡奎诗“甚有陶、韦思致”(陶渊明与韦应物诗都以清新自然著称),于此可见一斑。